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9962610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 最美扶贫人事迹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 最美扶贫人事迹五篇 “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 “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 4 月 4 日,在*县*镇*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 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20*年之前,*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 “*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

2、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20*年初,*开始外出考察,结合*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 当年,*投资 30 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 _,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 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

3、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总算流转到了 50 亩土地,种上了中桃 9 号、中桃 10 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 据了解,中桃 9 号和中桃 10 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 200 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1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7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 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 “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苦笑着说。 就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镇农业服务中心和

4、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为他提供技术支持。 好事多磨,20*年,合作社的50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 20*年至 20*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 328 亩,发展种植桃树288亩,李子树4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30亩,带动*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

5、; 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 “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 “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 150 亩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 “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4 月 14 日,*县*镇*村贫困户*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

6、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 500 多元。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集镇 25 公里,全村*个村民小组*户 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年 10 月,村民*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路。起初,*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党委政府为*担保,贷了*万元的贴息贷款。资

7、金、基地问题解决了,*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立了“*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带动*

8、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为*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 2500 多公斤,单价 8 元。 现如今,走进*镇*、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一边是脱贫

9、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县*镇*村四组的*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 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 18 年。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2000 年,*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夫妇最坚定的想法。 “为了给孩子整病,我们那个时候把房子卖了,反正只要能治好她,我们无论怎样都行。对孩子,我

10、们绝不放弃。”*的妻子喻兴玲抹着眼泪说,为了给孩子治病,哪里能够挣到一块钱,他们夫妻俩就去哪里。 直到医生让孩子保守治疗了,*夫妇才终于将女儿接出院。但高烧、腹泻却时常折磨着*,家里木柜中放满了各种各样的药物,堪比一个家庭“小药房”。 “平时吃饭、喝水,*都要*夫妻俩喂,对于这个残疾姑娘,他们真的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谈及这个破碎的家,邻居马青云感叹说。 因为给女儿治病,夫妻俩不仅卖掉了房子,还到处欠债,xx 年,他的另一个孩子出生,家里的负担变得更重了。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撑起这个家庭的决心。同一年,他用仅有的积蓄承包了*至*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则背上患病的女儿,带

11、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 后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后来,他去往武汉、*打工,并成立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还清了债务。 自己挣到了钱,*夫妇决定回乡发展,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 20*年,*成立*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农户统一种植,保价收购。*走家串户,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和肥料,成了全村的产业发展领

12、头羊。 20*年,*担任起村里的后备干部。20*年 5 月,他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她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 给聋哑孤寡老人当长辈; 给帮扶对象送去衣物、棉被; 帮贫困户修通公路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 整日为村民奔波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铁杆支书”。2018 年 7 月 1 日,他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家人全心全意地支持我,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把我们*发展得更好,让全

13、村老百姓欢腾起来。”*说,只要心存一份感恩,就能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于未来,他信心十足。 “我们的黑猪吃草、散养,绝对保证原生态养殖。”1 月 21 日,*县*镇*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基地,总经理*正在给顾客介绍黑猪的养殖方式。 去年腊月,每天都有大批顾客来到该生态农业基地,把订购已久的黑猪屠宰以后运回家去。 而在 5 年前,这个基地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坡地,让这片土地发生神奇蜕变的,正是该公司总经理、*镇*村村民*。 十多年前,刚刚中专毕业的*,怀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只身离开山村到外面闯荡。通过开超市、开商场,他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返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希望改变家乡

14、的面貌。”20*年,*回到*村,投入全部积蓄,成立了*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 200 余亩,开始养殖山羊、种植葛根,经济收入逐年递增。 “一个人富裕了算小富,和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才算大富。”怀着这样的信念,*发动周边农户到公司就业,还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村里 150 余户农户共同发展梨树种植。 “现在种梨树,我们夫妻俩一年可以赚 8*元,果树成熟后,我们还可以拿到百分之三十的收入。”2018 年,*村四组村民张发财将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一年下来,老两口收入增涨不少。 20*年,*又引进 30 头鄂西黑猪。在去年 5 月的*黑猪订购会上,*打造的“*黑猪”品牌一经推出便一炮打响,短短几个月时间,300 余头黑猪被订购一空。 如何真正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这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并与省农科院畜牧所、果茶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经过考察和试验,他建立起“种植的牧草和甜玉米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用于肥田种植果树”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表示,下一步,他还将投资*万元,在*村集中安置点建立产业培训中心,对贫困户进行定期技术培训,为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打牢基础。 有她在,困难群众便有了贴心知己,乡亲们脱贫也有了主心骨。山寨庭院,田园地头,到处都留有她的足迹; 寒来暑往,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有她的关爱传递。她便是老百姓口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