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9958467 上传时间:2020-1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习题:专题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12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露从今夜白诸荣会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贵为天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藉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诗意来自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

2、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先恐后,摧枯拉朽,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躁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

3、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时至白露,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

4、人变得沉静而嗜睡,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肌肤,又浸进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脚会不经意间被露珠沾湿,而一同被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心境,或许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那么动听。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他们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

5、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

6、果走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浆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标

7、题直接采用杜甫诗句,巧妙点出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B.本文写白露时节云飘荡的速度和姿态,并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节自然界的从容。C.本文的细节意味深长,如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D.本文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美好,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思考。2.对点题为什么作者说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苔藓笔记李青松朋友斧子跟我说,看见苔藓就会想念老

8、家,就会想起童年。斧子说,不知怎的,老家门前台阶石缝里的苔藓,竟会这么长久地停留在记忆里。干燥的北方苔藓并非随处可见,也许只有发呆过的孩童才会长久地注视脚下这极渺小的生命。我想,雨后潮湿的空气催生出的那一层绿意,一定记录着斧子童年发呆的时光,也许在那里斧子捉过粉红色的蚯蚓,数过搬家的蚂蚁,也许脚下一滑,还在长满苔藓的石阶上摔过屁墩儿或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丛苔藓,绿茸茸,柔软,湿润。苔藓,非草非木,无花无果没有根。人说无根的东西不靠谱。苔藓却不然,它不会稍纵即逝,不会随风飘散,甚至永远不会腐烂。在这个意义上说,苔藓的灵魂不朽。时间之外,一定还有一个苔藓时间。苔藓时间存在于静态里,存在于我们的

9、想象无法抵达的深处。苔藓时间是长了牙齿的时间,能把石头吃掉,能把格局改变,能把空间解体。在阴暗潮湿之处,在残破不堪之中,浮生出新的气象。苔藓分明长着耳朵。它能听到水声风声雷声,能听到山林里竹笋拔节的声音,能听到藤蔓伸腰打哈欠的声音,能听到花开朗笑的声音。如此,声音听得多了,浅的苔藓也便深了,薄的苔藓也便厚了,疏的苔藓也便密了,散的苔藓也便聚了,瘦的苔藓也便肥了。苔藓在改变着世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世界。苔藓远离所谓的艺术。画家画竹画兰画梅画菊,很少听说哪个画家专门去画苔藓。画家也点苔,但只是绘画节奏的调剂。苔藓几乎没有脾气,一言不发,悄无声息。它有一种隐忍的气质,我们很少听到有关它的消息。它不与

10、树木争强,不与花草抢眼。然而,苔藓看似卑微,实则有着超强的修复自然的能力。在修复的过程中,苔藓稳固了土壤,稳固了植被,保持了水分,增强了自然的免疫系统。在修复的过程中,它缝合瑕疵和遗憾,缝合疲惫和恐惧,用柔情和慈爱去抚慰大地受伤的心。在长白山,我曾看见山民用苔藓包裹刚刚挖出的人参,在早晨的集市上出售。那苔藓,薄薄的一层,还带着露珠。山民说用原生态的苔藓保湿保鲜,才能保证人参的品质和性格不变。苔藓没有疆域,地球上任何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只是需要时间和湿度。苔藓不畏严寒,在厚厚的冰面或者积雪下照样生存。苔藓,是冬天北极驯鹿重要的食物。在苍茫的天际里,驯鹿能够闻出它的气味。前蹄刨开积雪,只要找到苔藓,

11、就可以度过漫长的冬天了。苔藓与驯鹿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吗?依照寻常的思维来看待苔藓,有些不太符合逻辑。不用耕耘,不用播种,它却在我们忽略的角落不可思议地长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从来就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也不是。它表现出迥异的生活形态,在不可能的地方表现出可能。它长在峭壁上,长在废墟上,长在老瓦上,长在树皮上,长在井台上,长在乌龟的甲片上。它不占空间,几乎没有多少重量。我们看不见它生长,可它一刻不停地在生长,即便在我们的梦里。是的,生命的本质,是我们无法看穿的。苔藓演绎的故事,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林奈说:“自然从不跃进。”但在我看来,苔藓无时无刻不在跃进。这种跃进我们虽然无法看到,但能够

12、真切地感知它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有一次在浙西山区某地,我看见斧子拿着手机总是俯身拍来拍去。我四下看看发现也没有什么新奇的,到近前才发现拍的是苔藓。台阶缝里的苔藓,古树干上的苔藓,老屋墙角的苔藓,天井四周的苔藓。那些苔藓,泛着幽幽的光、润润的绿,却隐隐地,仿佛云蒸霞蔚一般,升腾着灼灼朝日之辉。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中“绿茸茸,柔软,湿润”三个词语,写出了人们记忆之中苔藓那温柔湿润、充满生机的特点。B.文章语言细腻且生动形象,如“苔藓几乎没有脾气,一言不发,悄无声息”,就形象地突出了苔藓的隐忍气质。C.文

13、章第段通过介绍苔藓在长白山和北极的不同功用,突出了苔藓分布广泛的特点,以及苔藓张扬的个性。D.文章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苔藓的外在特征,同时赋予其精神品格,触发了读者的思考。5.文章结尾写斧子拍摄苔藓,这些苔藓也让“我”惊叹,结合全文来看,最后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对点题文中作者说苔藓“从来就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也不是”,这么平凡、卑微的苔藓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人生启示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专题突破练12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1.C解析“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无中生有。2.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秋至

14、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逢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该忙的已忙过、该有的终将有的节气,它呈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必着急强求,人生终有忙碌后的收获。(“节气”“生活”“文化”3方面“诗意的存在”,每方面答出任意1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3.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对偶等句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古典雅致;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练,内涵丰富,

15、使文章语言典雅;运用叠词写风,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答出任意3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4.C解析“以及苔藓张扬的个性”分析错误,在文章第段中没有相关信息。5.收束全文,深化主旨,再次表达作者对苔藓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写斧子给苔藓拍照,也表达了斧子对故乡的想念,对童年时光的难以忘怀。结尾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把“苔藓幽幽隐隐的光”比喻夸张为“云蒸霞蔚,灼灼朝日之辉”,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苔藓的外在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苔藓精神品质的赞美。描写斧子拍苔藓,与开篇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以“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结尾,戛然而止,既强化了作者对苔藓强大生命力的惊叹,也激发读者的思考。(答出3点即可)6.生命即使平凡,也应顽强生长。苔藓没有根,不用耕耘,不用播种,却顽强地分布在广阔的大地上,它“无时无刻不在跃进”。生命即使卑微,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价值。苔藓默默无闻,生命卑微,但也改变并创造着世界,“缝合”大自然的“瑕疵和遗憾”,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功用。为人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