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9843799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龟虽寿教学设计范文 龟虽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文中两个二类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以及相关的人物介绍。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1板书课题 2组织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播放范读录音。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2、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前四句为第一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紧接着在第二层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中,慷慨高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几句诗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

3、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后四句为第三层。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继发壮怀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能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这里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国,永远乐 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4、。 5组织学生汇报。 6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 六、作业: 1默写古诗 2解释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七、配题: 1区别字。 沥( ) 骥( ) 怡( ) 枥( ) 冀( ) 贻( ) 2正音字。 乘雾(chng) 盈缩(su) 过故人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

5、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 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

6、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

7、”“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

8、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 (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 “绿树村边合,”对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展 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

9、兴(背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见注释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 竹径

10、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

11、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

12、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4.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 2300 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 48900 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 130 多年。唐

13、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 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

14、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 形成年代 唐代之前 唐代 格律要求 较少限制 限制严格 形式分类 古诗,古风 律诗,绝句 举例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四、释题,背景 1.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 8 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五、赏析 1. 第一 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 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 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 写景的目的:一般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