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842949 上传时间:2020-10-3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演示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a,20116-26,李玉霞,李玉霞,2,第一章:必修2模块考试:,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至第五章 分值设置:满分100分 题型设置: 一卷选择题5o1=50分 二卷综合题510=50分 及格线60分 考试类型:全区按照规定时间统一考试,3,二、地理必修2的内容结构,人口,人的生活空间,人的生产活动,人口的增长、迁移,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 域 联 系,人口合 理容量,地域文化与 城市发展,4,第一章知识结构,环境,迁移,数量,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空间

2、形式,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环境 承载力,合理容量,影响因素,5,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世界各国人口变动的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高高低模式 过渡模式 三低模式,6,人口问题 人口迅速增长的问题 老龄化问题,7,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 65岁 65岁 7%,进步现象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国防兵力不足,人口

3、老龄化:,8,读图“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国家),完成1-2题。,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A.甲 B.乙 C.丙 D.丁,2.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9,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1.人口的自然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全球范围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路线图,11,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方向,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支援内地和边疆建设,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原因,政

4、策,经济,时期,20世纪50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从内地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1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13,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 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 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 业土地资源。,造成人才流失。,有利:,不利:,14,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1)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 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2)为迁入地提供了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有利:,不

5、利:,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15,人的生存,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亦称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6,合理人口容量,定义,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自然环境和 资源优劣,主要影响因素,地域的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相对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17

6、,地域文化与 城市发展,第二章知识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历史原因 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行政原因,不同规模 城市服务 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环境,18,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分区 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19,住宅区:,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 方式 有配套服务设施 因经济原因分高级和低级住宅区,20,经济因素:地租差别离城市中心越远, 地租越便宜。,行政因素:合理引导,城市规划,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

7、释其形成原因。,21,(一般情况下) 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规模越小,等级越低,服务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城市规模、等级与服务功能,2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2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空间布局:,美国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市中心多教堂,中国古城中心多皇宫,建筑结构:,中国园林含蓄,西方园林开放,建筑风格:,中国民居四合院,西方民居花园洋房,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24,生产活动与地

8、域联系,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地域联系,区位 因素,地域 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主要工业区,工业联系与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通讯,第三章知识结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交通运输方式变化,聚落形态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地 理 环 境,25,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农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26,(1)自然因素,27,(2)农业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 政策,28,例: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 吐鲁番

9、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 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 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 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 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主导区位因素 限制性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地形,培育良种,节水技术,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饲养技术,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29,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 小农经营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

10、低;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30,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31,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移农业的对植被的破坏 传统旱作农业的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与过度放牧 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区域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迁移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现代混合农业,32,第二节 工业区位,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3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4,鞍钢和宝钢相比,其主要区位因素有什么不同?,原料、市场 市场、交通,35,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产品

11、生产存在“上下游”的关系,共同为一个成品生产零部件,这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导 致,利用廉价劳动力,利用交通枢纽,利用资源,利用能源,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36,其他经 济活动,工业 企业,相关 企业,共 享,集 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量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工业选址(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增加),工业集聚的优越性,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导致,形成,37,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资源消耗,38,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主要方式及优缺点,邮电通信,邮政通信,电信通信,商业贸易,商业,贸易,第三节 地

12、域联系,39,1、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a.早期城市出现在河流、大道汇合处,b.公路铁路时代大城市位于交通枢纽处,c.交通线路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a.沿河带状发展转向沿交通轴发展,b.从内聚(团块状)到沿轴放射状,40,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形成 (1)帆船、马车运输时代 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2)公路、铁路运输时代 公路、铁路沿线。 交通变化 商业网点发展,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向郊区发展,41,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人地 关系 思想 的 历史 演变,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13、 协 调 发 展,史前 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人类 面临 的 主要 环境 问题,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可持续发展,含义,原则,42,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区域性,全球性,分类,分布,环境问题,不协调,物质能量,人类社会,废弃物,环 境,环 境,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大气污染 酸雨,第一节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4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酸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城市垃圾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破坏,44,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大气污染酸雨,人类面临的主要

14、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分布,45,可持续发展,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46,清洁生产,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7,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48,清洁生产内容框架示意图,49,清 洁 的 能 源,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新能源的利用; 节能技术,50,清 洁 的 工 艺,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低污染工艺 减少排放 物料循环利用,51,清 洁 的 产 品,绿色产品: 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 利用资源再生的产品或 回收循环再用的产品。,52,53,环境观,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观,发展观,伦理道德观,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性,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调整行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战略框架,清洁生产,中国21世纪议程,生态农业,农业模式,工业模式,转变观念,消费观,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