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101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82748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10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1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10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仁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疾病对文学来说是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也正因为此,疫情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关于疫情的话语观念是文学应当格外关注的。语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人们需要将它化为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让其成为自己群体之外的另一群人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话语层面

2、,传染病的特征都要求着某种群体的关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策划好的阴谋论,不如说这是出于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传染病的攻击途径完全是借助于人性中的温情行为,比如交谈、聚会、抚摸、亲昵,因而防治病毒的方式是与人性的特质完全相反的。在病毒的阴影下,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的人类社会将加速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人们的身体愈加远离彼此,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会离得更近,更近并非意味着亲密,甚至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彼此裹挟的困境。疫情也廓清了个体与社会的思想状况:如何建构自我的主体,如何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恰恰对应于它们的反作用力个体性的疾病与群体性的瘟疫。疾病及作为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

3、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这恐怕会带来一场话语的变革。瘟疫是病毒与人体细胞、组织的一场战役。但如果仅限于这个说法,显然太空洞,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冠状病毒原本是寄居在蝙蝠身上,经过变异后用它

4、的冠状触手与人类细胞ACE2蛋白触手发生关联,从而钻进了细胞内部,把它的RNA放置到了细胞核里,从而攻陷了细胞,复制和生产出了更多的病毒。大量病毒从死亡的细胞中冲出来,开始攻击更多的细胞,免疫系统被遽然激活,人体面临着炎症因子风暴我们在描述与生命相伴随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既不是纯科学的,也不再纯然是人文比喻似的主观描述,它是基于目前生物学所呈现出的一种“模糊近似”的形象化现实。这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话语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语文月刊独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话语在文

5、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但所谓的“高科技”也愈加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科技背景下,感受到的人类科技已经创造了魔法般的奇迹。但一场瘟疫,与几百上千年前的瘟疫一样,轻易就给“科技社会”以致命一击。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在生物面前,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像原始人一样。”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摘编自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于对病毒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将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社会卷入虚拟世界。B疾病跟文学密不可分,在文学中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在叙事中承担着阐

6、释和转变的功能。C在描述疾病的时候,用一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全新的话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D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是让自我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密切联系的直接因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入对瘟疫发生过程较为空泛地话语表述,是为了突出全新话语方式在未来的重要性。B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应当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文学话语变革。C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瘟疫仍可以暴露科技话语的局限性与落后性。D文章在论证疫情对个体及其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传染病、外伤、癌症等举例论证的方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7、分)A全新的话语变革能让疾病脱下隐喻的掩护,有利于人们理解病毒,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B因为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复杂、密切而虚指的关系,所以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C创造了魔法般奇迹的科学技术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其产生的话语因为缺少细节而无用。D人类社会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有利于对病毒进行防治,但会面临身心彼此裹挟的困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中医药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更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

8、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摘编自白皮书)材料二:图1:

9、20142018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销售总额图2:20142018年中国中药饮片进出口情况材料三:据介绍,中医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优势明显,尤其是对于轻症病人,能提高治愈率等,现已形成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药方。2019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今年2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外宣布,通过对214名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医药的治愈率达90%以上。中国对中医药的有效利用,使海外媒体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讨论热度显著提升。语文月刊独家

10、法国新欧洲集团董事长陈翔介绍说,法国侨界通过“云诊所+中成药”解决了很多华人对病情的疑问,通过中药有效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发生率,好几位患有轻症新冠肺炎的华人患者都痊愈了,中医成为法国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在海外抗疫中做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在海外要进入医院抗疫却并不容易。在一些国家,医药法律尚未承认中医药的地位,目前中药汤剂还无法在医院内使用,国内捐赠的中药多用于华人社区和医护人员的预防性用药。据悉,连花清瘟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一是国际注册,目前只在少数国家注册,各国对中药产品的注册要求各不相同,制约了连花清瘟在全球的上市推广;二是国际物流,由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通道不畅,影响

11、了药品的全球市场覆盖。这种情况出现,既有观念文化差异影响,也有不同国家之间法律法规的限制。中医药走向世界,可以从中成药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中医药的振兴。国际舞台上中医药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作为媒体,既要增强媒体的使命感,做好中医药发展的记录者;同时增强媒体的认同感,做好中医药发展的推动者。语(摘编自国际舞台上中医药身手不凡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9日)4.下列不属于中医药特点的一项是(3分)A属于出生土长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B蕴含了均衡、和谐的中华文化思想C与西医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疗效D侧重于从整体上认知人的疾病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2、法国华人通过“云诊所+中成药”方式解疑,使中医成为法国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海外媒体关注中医。B人们对中成药的需求在逐步增加,从2014至2018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的销售总额逐年递增。C我国的连花清瘟作为一种中药难以在全球推广,与各国的观念文化差异有关,也与当地的医药法律有关。D从2014至2018年我国中药饮片出口额明显要高于进口额,中药饮片进出口金额呈波动趋势,且两者同步变化。6.为什么说中医药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创业史(节选)柳青一个初春的阳光灿烂的上午,

13、嘴里噙旱烟锅的庄稼人,提粪筐的庄稼人,和倒背双手的庄稼人,纷纷从稻地塄坎上的许多小径,向梁三老汉的草棚院走去。“哎,宝娃子买的叫啥稻种呢?”“百日黄嘛。听说从插秧到搭镰割稻子,只要一百天。”“怪!自古常言:一月缓苗,一月长,一月出穗,一月黄。这百日黄少二十天,差一个节气还多哩!”“就要看打粮食怎样呢!”“听梁生宝吹,这号稻子秆秆不高,穗穗够长。”“出奇!这么说,肥料大些,也不怕长滥?”“人家说,肥料大了,只要水灌均匀,没关系喀。”“啊哈!有这么好的稻种?买回来多少呢?”“一石多。听说本互助组分毕,还有余头哩。”“要是有余头,咱也分它点试试看!”“百日黄”稻种的生长期短,在蛤蟆滩引起了这样广泛的

14、兴趣,庄稼人们把梁三老汉的草棚院挤得水泄不通。说话的声音很嘈杂,好像黄堡镇上的粮食市场一样。人们把粗大的手伸进解开的口袋里,用指头捏一撮稻种,放在手掌心里细瞅,用大拇指头搓搓,用口轻轻吹去稻糠,又细瞅,把大米粒投进嘴里嚼碎,然后唾掉,然后互相交换意见。语文月刊独都说:成色不赖!头上包着头巾的梁生宝,用一个升子,把稻种从麻袋里,舀到他互助组的人带来的器具里头。一群庄稼人严严实实把生宝挤在中间。大伙争着抢着,要分多出来的稻种。在生宝起身到郭县去之前,他曾征求过村内各代表和各互助组长,如若有人愿意换新稻种的,可以凑钱给他,他可以给大伙捎办。但是有的人实在是弄不到钱;有的人摸不清稻种究竟好坏,不愿意冒

15、一块钱的险;有的人担心生宝办不好事情,恐怕要白白分担他的车票、路费。现在,这些庄稼人被新稻种早熟的优点吸引住了。这给生宝很大的鼓励:庄稼人尽管有前进和落后、聪明和鲁笨、诚实和奸猾之分,但愿意多打粮食、愿意增加收入,是他们的共同点。这就使得互助合作有办法,有希望了。想到这里,他精神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语文月刊独家人们拥挤着,喧嚷着,一霎时把生宝弄得头昏脑涨。当院里只留下生宝一个人的时候,他把剩下的稻种一称,不住地惋惜地咂嘴。“把它的!弄下这事!”“怎呢?”妈在屋里问。“弄得咱不够了。”生宝妈坐在草棚屋炕上做鞋帮,通过敞开的窗口,温和地责备儿子:“你常是冒冒失失,做事没个底底。我说你先把自家的稻种舀出再分,你说不好,要先人后己。这阵好!看弄得自家不够了吧?”“罢哩!咱用上一部分旧稻种算哩。”生宝乐呵呵地说。梁三老汉在磨棚子里磨玉米面,听见这事,心在他胸膛里蛮翻腾。他忍耐不住,颠出磨棚,站在院里。罗面把他弄得头发、眉毛、胡子一片粉白。他用非常丧气的目光,灰心地盯着生宝,袖子和瘪瘦的手上,落着一层玉米面粉,指着生宝说:“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给老汉这么一说,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他笑继父的做人标准。生宝觉得有必要认真地向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他收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