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82047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演示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第一单元,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器锄耕,铁犁牛耕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耒耜,4,骨耜,中国最早的松土农具,铁犁,中国农业主要的农具之一,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一,5,古代农业耕作工具二,汉代的耦犁,唐代的曲辕犁,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6,机器犁,曲辕犁,铁锄,骨耜,石斧,名称,所处 时代,现代,古代,远古,耕作 方式,刀耕火种,机械化耕作,铁犁牛耕,石器锄耕,一两年,两三年,连续耕作,农业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生产力

2、最活跃的因素,7,二、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的表现,石刀、石斧,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铁农具和牛耕,耦犁,出现犁壁,曲辕犁,刀耕火种,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水稻、粟,粟、稻、黍、稷、麦、桑、麻,8,1)生产工具: 石器青铜器铁农具。 2)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3)农业动力: 人力畜力自然力。,思考1:根据上表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思考2:根据上表归纳中国古代农业从生产工具和技术方面呈现的特点。,农业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主要特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器牛

3、耕(落后性) 农业的起源: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9,三、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精耕细作,10,1、概念,3、特点:,2、形成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落后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1,男耕女织图,自然经济: 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12,4、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

4、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有利因素: 有一定的技术基础:铁犁牛耕的普及 有一定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有限的土地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13,5、评价:,消极:,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

5、挨打的根源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积极:,14,【能力训练】 1.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在我国,人们开始用牛耕地至迟在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末期 D.商周时期 2.夏、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属于 A.国家 B.诸侯卿大夫 C.庶民 D.奴隶 3.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耕者有其田 D.有田同耕 4. 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6、。其根本目的是 A.繁荣社会经济 B.巩固封建统治 C.减轻农民的负担 D.增加财政收入,A,A,B,B,15,5、(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A,16,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课程标准,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7,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18,冶铜技术,1: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2:商周:

7、繁荣 (代表作: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铁技术,1:西周 已能制造铁器,4: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东汉 杜诗 发明水排,3:魏晋南北朝 灌钢法,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9,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过程:,1: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 技术成熟,青瓷, 3:北朝 白瓷,4:唐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大放异彩,7:明清 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6:元代 制瓷中心景德镇,青花瓷,20,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1、: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2、: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种类多,质量高,6: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 苏州,杭州,

8、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4 、汉代 丝绸之路,5、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21,资本主义萌芽,时间:,原因:,地区:,部门:,性质:,明代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手工业部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根本条件,基础,手工业的进步是直接条件,标志:,出现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机房,22,评价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地位。,新事物,稀疏又微弱,受束缚,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

9、并存。,3、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4、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5、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4,1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主体是 (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3、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 (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阿拉伯商人 D波斯商人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 B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 5、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 )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

10、周,C,D,B,A,C,25,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6,1、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出现,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表现,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的局面被打破,3、秦汉时期:,秦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4、隋唐时期:,发展原因,发展表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大运河的开通,商业中心.农村集市. 柜坊、飞钱,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7,5、两宋时期:,6、元朝时期:,城市商业的繁荣,商品各类增多,各种集市的出现,交子出现,商税,城市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泉州,7、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

11、荣景象: 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 “商帮”出现:徽商、晋商,28,请回答: 2、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1、从上述的平面图你判断是什么朝代的?,29,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 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 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2).宋: 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 景德镇、朱仙镇,30,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

12、中心、军事重镇,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 扬州、成都 特点:商业中心 原因:丝绸之路开通、 大运河的开凿、 经济重心的南移,31,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有哪些?,1、早、大、繁荣、快; 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3

13、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34,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1)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 (2)特点: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评价:原始共产主义,35,土地制度的演变-奴隶社会: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诸侯,层层分封;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特点,瓦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开垦,出现许多私田;,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各诸侯国相继税制改革,促使土地从国有向私有转变,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36,确立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 各国的变法运动a.鲁国“初税亩

14、”改革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b.秦国商鞅变法为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类型: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地位) 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土地改革被消灭。 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广泛、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这种小自耕农的自然经济和小生产者的商品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国家土地所有制 a. 屯田制(目的、对象、作用) b.均田制(时间、内容、瓦解及原因),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37,国家政策之一重

15、农抑商,“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1、含义:是一种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 和小农经济的政策 2、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必然产物; 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8,西汉“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十五税一”,“文景之 治”时期的“三十税一”等等) 东汉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唐代“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

16、之治” 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清初的奖励垦荒政策和赋税制度改革等 ,4.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1)沿袭“重本抑末”理财思想 (2)推行打击富家大贾、发展商业的政策,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对工商业实行严格管理,参考材料:,39,5、明清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B消极: 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积极: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地主政权,它保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苛捐杂税限制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