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19975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优质学案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 6.琵琶行优质学案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 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 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 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 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 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 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 即被

2、称为的 “ 讽喻诗 ”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 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 。生 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 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 兼济天下 ” 、“ 为民请命 ” 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 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 、 秦中吟为代表的 “ 讽喻诗 ”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 琵琶行 、 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强调和继 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 嘲风月,弄花草 ” ,作品有深刻的 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

3、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 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 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 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 简介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 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 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 “ 观 风俗” 。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 乐府诗 ” ,简称“ 乐府” 。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 民间的

4、;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 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 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 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 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2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诗歌解读: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叹息,白居易和 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沦落” 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 比较。 2、“ 男儿有泪不轻弹,

5、 只因未到伤心时。 ”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 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3、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 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 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4、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3 琵琶行学案答案 1、琵琶女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技高貌美、 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 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

6、,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2、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 “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 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 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 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 同是天涯沦落人 ” 。伤人,伤己, 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 泪” ,既是 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3、篇首的“ 浔阳江头

7、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 ,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 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 别时茫茫奖浸月 ” ,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 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 唯见江心秋月白 ”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 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 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 “ 绕船明月江水寒 ” ,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 凄

8、凉的心情; “ 黄芦苦竹绕宅生 ” ,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 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 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4、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语文的魅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4 语文,你如婉转柔美的歌声;语文,你如精美隽永的书画;语文,你如古 朴凝重的古筝;我就这样不经意间与你邂逅,你那优美的旋律在炎炎夏日里飞 翔,如流光般散发出眩目的光芒。我沐浴在你和煦的阳光下,如同在童话般温 馨,感受着内

9、心深处释放的感动。天地茫茫,不断回荡着同一首歌谣,恍若天 籁般久久萦绕的暖意。 (一) 你给我清流与皓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令我仿佛亲身 耳闻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伴着你,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的阵阵欢笑,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声声啼鸣,有“苦恨 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句句感慨。伴着你,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声蝶语,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无声, 是“蝉噪林幽静,鸟鸣山更幽”的此起彼伏。 (二) 诗意的生命被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伴着你,晏殊独倚西楼却见绿波东流,贺铸回转柳塘偶遇绿萍浮游,柳永 静伫河岸忽见晓

10、风残月水悠悠。 伴着你,李清照的满地黄花点缀了窗枢的优雅, 李煜的帘外细雨衬托了春意阑珊,苏轼的一池萍碎又显暮色三分,一分流水。 你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你有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 新透绿窗纱”的灵气,你有着“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的美丽。 真可叹字字珠玑,禅意飘香,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 你如久经世事的长者, 教我为人处世的真谛。 每字每句彰显着古朴与凝重, 无不净化着我的心灵。不说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孜孜追 求,也不说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单说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的胸襟,已使我受益无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怎会一帆风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别潇潇 易水而去”的壮士,才有了那“舍生取义”的气慨,才有了那“生当作人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5 死亦鬼雄”的呐喊,真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 是你,让我幻化成碧海中悠游的鱼儿,悠然自得地怡然轻舞;是你,让我 幻化成天际的一抹清烟,天马行空的无所羁绊。你让我的生命充满着起伏的变 化,心境归于平和,似水中月,又似镜中花,其喜洋洋者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