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1881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5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 长相思 ” 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 山”“水” ,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2)白居易长相思以流

2、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 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 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暗示出 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 首词表达纳兰 “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解析】 【分析】( 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 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36 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 句话;押 韵:一韵到底;主旨: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 思悠悠,

3、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 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 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 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 ,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 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 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

4、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 愁” 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 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 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 情。这首词表达纳兰“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点评】 本题考查对有关“ 词” 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 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

5、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秋闻笛 (宋)朱淑真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 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答案】 (1)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 (2)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

6、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 诗人触景生情。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 聚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解析】 【分析】( 1)分析诗歌内容,提取笛声的特点。李诗: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 发出悠杨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可知笛声的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 绕、隐约、不真切。米诗: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我躺在床上凝听 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难平。可知笛声轻柔、清脆。 (2)第一首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 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

7、诗扣紧一个“ 闻” 字,抒写自己闻 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第二首诗人由 于思人怀旧而难以入睡,因了笛声而更加伤悲,却有意拓开,说自己的断肠与笛声无关, 就使伤心的程度更为加深,蕴含着无尽的辛酸之泪。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轻柔、清脆; 李诗主要是通过折柳曲引发了思乡之情,而折柳曲本身就是与思乡相关的内容,诗 人触景生情。而第二首是则不同,是因为诗人本身就忧愁,孤独,恰逢中秋这个合家团聚 的节日,听着外面热闹的笛声,更反衬出作者的哀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

8、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分析诗歌的情感需结合诗歌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翻译诗歌内容,再体会诗人感情。 一般答题格式为:诗歌描绘了一副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情感。 【附参考译文】 春夜洛城闻笛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 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中秋闻笛 是谁在吹着横笛,传来了阵阵轻快的乐声。我躺在床上凝听着,触动了离情别绪,心潮 难平。我的愁肠早已断了,再也听不得乐曲;不是因为那笛儿吹奏出断肠的旋律,令人伤 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 zh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

9、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_ _ _掩 冬蛰虫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下面词语中“ 旷 ” 的意思与 “ 旷场 ” 中“ 旷 ”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旷达B. 旷课C. 空旷D. 旷日持久 (4)“ 它” 指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_,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答案】 (1)遮; zh ;yng (2)昭唤;召唤 (3)C (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解析】 【

10、分析】( 1)“ 遮” 不要写成 “ 庶” ,“ 蛰” 不要读成zh ,“ 蛹” 不要读成 t ng 。 (2)“ 召唤 ” 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 召” 指呼唤,用言 语叫人来。 (3)“ 旷场 ” 指空阔的广场,“ 旷” 的意思是空阔。A 项, “ 旷达 ” 指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 心胸、性格。旷:开朗,心境阔大;B 项, “ 旷课 ” 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 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学校上课。旷:荒废;耽误;C 项, “ 空旷 ” 指空荡荡的,视野开 阔,无阻挡物。旷:空阔;D 项, “ 旷日持久 ” 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旷:拖延得太久, 荒

11、废、耽搁。故选C。 (4)由 “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等句子可知,描绘 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 遮 ; zh ; y ng 昭唤 ; 召唤 C 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 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 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

12、境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 望” 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 望” 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 分析。 【答案】 (1)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 “ 破 ” 字用得好,一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

13、惊 心。 示例二: “ 深 ” 字用得好。一个“ 深 ”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 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 ” 对“ 城春 ” , “ 国破 ” 的颓垣残壁 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 对比强烈。“ 城春 ”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 ” ,则叙荒芜之 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 【分析】( 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 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 望 ” ,既指看 到了 “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

14、理解作答。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联中,一个“ 破” 字写出了由于“ 安史之乱 ” 造成的国都沦 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 深 ” 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 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一方面是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 ” 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示例一: “ 破 ” 字用得好,一个“ 破 ”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 心。 示例二: “ 深” 字用得好。一个“ 深” 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示例三: “ 破” 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 国破

15、” 对“ 城春 ” , “ 国破 ” 的颓垣残 壁同富有生气的“ 城春 ” 对比强烈。 “ 城春 ” 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 草木深 ” ,则叙荒芜之 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 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是 ,作用是 ,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 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5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

16、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 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 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 【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 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 玉雪飘零贱似泥” 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 泥; “ 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 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 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 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