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18654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 雪(节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 惜” 字统领下文,请说说“ 惜” 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 “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 中“ 略” 和“ 稍 ” 的准确性。 【答案】(1)“ 惜” 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 响; “ 惜” 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惜” 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 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2)“ 略” 和“ 稍” 都是程度副词,是“ 略微 ”“稍微 ” 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 输” 和“ 逊” ,表示 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 【分析】( 1)以 “ 惜” 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 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 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 惜” 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 惜” 字措词极有分寸,“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 ,并

3、不是一概否定。 (2)“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 中“ 略 ” 和“ 稍” 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 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 “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 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 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 文治 ”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 缺。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 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 “ 惜 ” 中含褒,

4、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 响; “ 惜” 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惜” 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 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略” 和“ 稍” 都是程度副词,是“ 略微 ”“稍微 ” 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 输” 和“ 逊 ” ,表示程 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读懂诗歌,注意 诗歌内容的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炼字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在内容 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5、。 过叶威仲不值 (宋)叶适 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 闻说先生过山去,钓丝无主系东风。 访沈逸人不遇 (明)吴兆 闲寻芳草到门迟,云水无心本不期。 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 (1)访友 “ 不值 ”“不遇 ” ,两诗都流露出诗人些许_的心情。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形象,请作分析。 【答案】 (1)失望(惆怅、遗憾) (2)叶适看到友人叶威仲鱼杆已下,鱼线任由东风吹拂,人却已过山去了,侧面描写了友 人的闲适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 自在,情趣高雅。 【解析】 【分析】( 1)“ 不值 ” 和“ 不遇 ” 都是指诗

6、人去拜访朋友,但是朋友都没有在家,都 没有遇上,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肯定是失落的。 (2)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的分析。首先要找到侧面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对刻画主人形 象的作用。这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描写主人,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主人的洒脱、飘 逸,而主人的形象是通过诗人的描述刻画出来的,诗人眼中看到的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这 是主人的居住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主人的高雅情操。 故答案为:( 1) 失望(惆怅、遗憾) (2) 叶适看到友人叶威仲鱼杆已下,鱼线任由东风吹拂,人却已过山去了,侧面描写了 友人的闲适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 适自在

7、,情趣高雅。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人心情的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和关键词来理解。 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 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

8、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 悲伤。 (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 子的珍惜。 “ 惜” 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 【分析】( 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 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 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

9、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全诗 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 这“ 人倍忙 ” 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 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 面描写收麦劳动。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 拾麦穗为生。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据此概括即 可。 (2)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 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

10、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 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 虎口夺粮 ” ,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 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 惜程度。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故答案为: 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 伤。 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 麦子的珍惜。“ 惜” 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 度。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能力。考生

11、要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 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本题是对诗歌诗人的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针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和用语 进行分析,概括出诗人在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 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心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 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解析】 【分

12、析】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 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 月边。李白引用这两个典故,其实是希望自己能像姜尚和尹伊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 故答案为:用典(或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典故的能力。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 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 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 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

13、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 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 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 势。 (1)请你想象 “ 花动一山春色 ” 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 结尾两句中的 “ 醉” ,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 “ 了不知南北 ” 表现出与 “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 (1)接连绽放的春花

14、,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2)A 【解析】 【分析】( 1)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诗中所描 绘的画面,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分析,这句话是承接首句春路雨添花来写的,刚刚下过 一场春雨,很多花在春雨的滋润下都竞相开放,然后一阵微风吹拂,可以想象出满山春花 在风中摇曳,装点着一山的春色,那种景色简直是太美了。意对即可。 (2)A 由题目 “ 梦中作 ” 可知,这首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BCD 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 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A 【点评】 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5、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 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 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 的享受。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 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 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 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 诗眼 ” , 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 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 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 放

16、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 安史之乱 ” 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字是_,点题的诗句是_。 (2)品析 “ 炉存火似红 ” 一句中 “ 似” 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2) “ 似” 字意蕴丰富。诗人不说炉中火已然燃尽,而偏偏要说“ 似 ” 有火,而且还接一个 “ 红” 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一个“ 似” 字点出幻境。这样的以幻作真的描写, 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 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 炉冷如冰 ” 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表达诗人“ 安史之 乱” 期间,身陷长安内心的痛苦与渴望。 【解析】 【分析】( 1)一空,诗的开头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 暂时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