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18624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 ” 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

2、】 (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 【分析】( 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 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 关心安慰。 (2)B 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落尽 ” 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 子规啼 ” 又让人 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 错误,选B。 故答案为: 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 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的写出

3、了(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 答。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 “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 现。 (2)在 “ 又逐春风到洛城” 句里, “ 逐” 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答案】 (1)阴阴;又 (2)“ 逐” 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 情。 【解析】 【分析】( 1)“ 杨

4、柳阴阴细雨晴” 的意思是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 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其中的“ 阴 阴” 一词表现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又逐春风到洛城” 的意思是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 回了我的家乡。“ 又” 表示这是梦境的再次出现。据此可作答。 (2) “ 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把无 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阴阴;又; “ 逐 ” 字,化虚为实,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 情。

5、【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 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 的家乡。这句诗把无形的乡梦写成有形可感之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潮平两岸阔 ” 的“ 阔 ” 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

6、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 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 ,“ 阔”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 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 风正一帆悬” ,便愈见精采。“ 悬” 是端端直直地 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 ” 而用 “ 风

7、正 ” ,是因为光 “ 风顺 ” 还不足以保证“ 一帆悬 ” 。风虽 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悬” 。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 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 下, “ 客路 ” ,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 ” 点题中住在 “ 北固山 ” 还未到故乡,“ 写了诗人回乡看 到的家乡美景” 有误; B 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量。 “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错误; C 项、颈联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妙在作者无意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 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有误。 D 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 阔 ”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视野也因之开阔。(2)D; 【点评】(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 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 春天已

9、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 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D 项无误。 4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 “ 次北固山下 ” 中的 “ 次” 是“ 游览 ” 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 “ 客路 ” 后写 “ 行舟 ”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

10、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 “ 乡书 ”“归雁 ” 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日” 和“ 春” 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 与“ 入” 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阔” 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C

11、 (3)同意。 “ 阔 ”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 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次:旅途中暂时停宿, 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把“ 日” 与“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 事物

12、的象征,用“ 生” 字“ 入 ” 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 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 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 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生 ” 字 “ 入” 字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故选C。 (3)本题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 ” ,“ 阔”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 句“ 风正一帆悬 ” ,便愈

13、见精采。“ 悬” 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 风顺 ” 而用 “ 风 正” ,是因为光 “ 风顺 ” 还不足以保证“ 一帆悬 ”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 悬” 。 (4)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 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 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 1)A;( 2) C;( 3)同意。 “ 阔”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 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

14、回春,冰 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 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点评】( 1)据此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在理解 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赏析。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结合全诗的 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 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生” 字 “ 入” 字使用拟人。 (3)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应注意,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15、 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 现手法 )。“ 阔”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 春意已浓的景象。 (4)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 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 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抒发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 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5阅读诗歌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16、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何 ” 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 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 “日月 ” 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 若” 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 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 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 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下列与本诗中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诗中用一 “ 观” 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巧妙 地融合在一起。 (4)“ 日月之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