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公仪休拒收礼物 2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81689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公仪休拒收礼物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公仪休拒收礼物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公仪休拒收礼物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公仪休拒收礼物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公仪休拒收礼物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仪休拒收礼物 2教学目标: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集中学习了一些历史故事。也认识了一些有个性的历史人物,如:()的刘备,()的诸葛亮,()的张飞()的祁黄羊。2、和前一课祁黄羊一样,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出示课题)写的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他的名字就叫(公仪休),有谁知道这里的拒收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课题,你

2、想知道些什么?二、 自学课文1、这篇课文和祁黄羊同样都是历史故事,但不同的是,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个独幕剧。今天我们要读的是一个剧本。那到底什么叫独幕剧呢?你们想不想知道?2、请同学们打开书,(出示自读要求)先自己读读剧本,了解一下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如祁黄羊这样体裁的课文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再想一想:(1)剧中有哪些人物?(2)主要讲了什么事?(3)事情的时间地点?最后小组内再分角色读一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一下人物的个性特点。三、检查自读,介绍剧本常识:(1)交流:剧中有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什么事? 事情的时间地点?你是怎么知道的?(文章的开头)(2)介绍剧本常识:我们先来读读文章的开头,看看它交

3、代了些什么?(开头)谁来读?开头交代了些什么?以前的课文是不是也是像这样罗列出来的?(暗含在段落中的)这就是剧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第一个不同之处。我们把剧本中以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叫(舞台说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一目了然,一眼就可以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有哪些主要人物。这是剧本的第一个特点。剧本还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剧本中间还出现了一些【,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它交代的又是一些什么内容呢?出示(的连接)老师也把这些内容找出来了,谁来读一读(开火车读)。它交代的是什么内容?什么叫幕起?我们在看文艺表演时,常常发现,舞台前有一块厚厚的幕布,幕起就是幕布拉开

4、的意思,表示节目开始。那幕落呢?(就是幕布闭合的意思)表示这个节目或这部分已经结束了。而演员们也趁幕落之际,作好准备,布置下一个节目的场景、道具等等。一般幕落之后再起,就表示新的节目又开始了。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这个剧本有几个幕起幕落?(一个)也就是说,这部戏只有一幕,剧情比较简单,是不分幕的小型戏剧。像这样小型的舞台剧我们就把它称作为独幕剧,这里的独是什么意思?你现在懂了吗?除了独幕剧外,还有多幕剧,你能举一反三解释一下什么叫多幕剧吗?剧本中像这些内容我们也把它叫做(舞台说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的变化,什么时候什么人该上,什么人该下了,舞台的背景需要做哪些变化等等,为演员的表演作好充分

5、的准备。这就是剧本的第二个特点。还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剧本中除了有这些【外,还有一些(),他们表示的又是些什么内容呢?出示()也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谁来读?()里交代的是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也把她叫做舞台说明,我们在读剧本的时候,()里的内容也需要读出来,但朗读时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试试看,指名读。(返回)一般剧本开头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中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小括号中也要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这些我们统统把它叫做舞台说明。而刚才同学们练习朗读的都是人物的对话,我们把它叫做台词,剧本一般包括舞台说明和台词这两种形式。现在谁来说说什么叫独幕剧?四、

6、品读剧本,了解人物个性:1、剧本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性格,表达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着重来读读台词,体会一下人物的个性。这部独幕剧主要出现了几个人物?(公仪休、子明、管家)2、分析公仪休的个性:公仪休是怎样的一个人?(鲁国的宰相,而且很爱吃鱼)从哪里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A、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讨论:回味是什么意思?(回想食物吃过的余味,吃了还想吃)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可见公仪休对鲤鱼是有点留念有点难舍,对鲤鱼的味道真是回味无穷,赞不绝口呀

7、!)指导朗读品味。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吃鱼?一条鱼一顿就吃光了。(一条鱼一顿就吃光了,从他吃的量上来看,公仪休对鱼实在是情有独钟)指导朗读品味。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吃鱼?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心满意足什么意思?这说明他对鲤鱼是百吃不厌!谁再来度。指导朗读品味。公仪休既然这么喜欢吃鱼,又为什么会很久没吃鱼了呢?(也许不太富有,无钱天天买。公仪休是个清官,历来清官都比较穷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就叫两袖清风)喜欢吃鱼,又难得有钱买鱼,现在人家送来鱼岂不正中下怀?可是,公仪休却来了个拒收,这又是为什么呢?(板书:?)对此,公仪休是怎样解释的?出示: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

8、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谁来读?公仪休一共说了几句话?(4句)谁来读第一句?按照常理,爱吃鱼就会收鱼,这儿却相反,有点反常,不是吗?对此公仪休又是怎样解释的?自己读一读下面几句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爱吃鱼就收鱼,势必吃不成鱼,公仪休用了两种假设,(如果就如果就)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分析的是明明白白!想吃鱼用自己挣的钱去买,不但不违法,还受法律保护,自由自在,不是吗?所以,爱吃鱼不能收鱼、收鱼违法吃不成鱼、想吃鱼自己买一直有

9、鱼。)因果关联,层层逼近,读到这儿,你觉得公仪休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律己从严、清正廉洁)想象一下公仪休说话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齐读。那他又是怎样拒绝管家的?(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谁来读读公仪休说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管家如果再坚持让他收下,不就是害他吗?本来管家来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现在怎能害他呢?);可是之前别人都知道公仪休爱吃鱼呀?某大夫才特地让管家送鱼来的,对于这点公仪休又是怎样解释的?(他一再强调是现在一

10、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等于声明他过去不是这样子的,可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说了这么多,公仪休最终目的就是让管家把鱼拿回去,不是吗?既然这样,公仪休为什么不直接说:这鱼我不能收,请你拿走! 要是你是那位管家听到这样的话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尴尬)那位大夫呢?(生气,觉得公仪休也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就会怀恨在心,试想,同在朝野公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损害国家的利益,不是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公仪休的话,(指名读)想一想他以这样的理由拒绝,好在哪里?(言辞客气,充满友好,婉言谢绝,既不伤害对方,又守正不阿。)是呀,公仪休是虚与周旋,婉言谢绝。这样的拒收多巧妙呀!可见公仪休不但律己从

11、严、清正廉洁,还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他的话,再次感受一下他的聪明机智。那位管家听了这番话后,也只好是(无可奈何)。3、分析子明的个性:公仪休在管家求见之前,对鲤鱼的鲜美是赞不绝口;在接见管家之后,却说自己一闻到鲤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始终在公仪休身旁的子明对此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能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的感受吗?(不解)什么叫不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学贵有疑,贵在释疑。勤学好问才能真正释疑。学生子明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出示句子)经过公仪休这一番解释,子明有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从那个词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谁来读,由此可见,子明不但勤学好

12、问,还择善而从。4、读到这儿,从剧中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初步体会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说说看,剧中人物你最欣赏谁?的确,公仪休以身作则,聪明机智,清正廉洁;学生子明是谦逊好问,择善而从,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5、但剧中还有一位人物,那位管家,你们对他又持有怎样的态度呢?(出示管家的话。)理解满脸堆笑,指名读,你觉得管家是怎样一个人?(口是心非、阿谀逢迎、别有所图)6、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和这些人打交道时,不但要冷静,表现出聪明机智,还要能守正不阿,出淤泥而不染,千万不能贪图暂时的享受而禁不住礼物、金钱的诱惑,触犯国家的法律,走上犯罪的道路。7、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独幕剧的特点以及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课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排演一下这个剧本,我们将展开比赛。四、布置作业.分角色读好人物的对话,排演课本剧。2 .小练笔(任选一题):(1)仿造课文,把祁黄羊的故事改成独幕剧。(2)仔细阅读公仪休的话,谈谈故事留给你的启示。附板书:公仪休:聪明机智 律己从严 清正廉洁子 明: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择善而从管 家:奉承讨好 口是心非 别有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