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

上传人:陶老****业辅... 文档编号:149815226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而悟的数学思考-学最适合你的数学思维训练培训八上数学第5讲:等腰三角形【思维入门】例1:如图,BD是等腰ABC底边AC上的高线,DEBC角AB于点E,求证:BED是等腰三角形。例11:如图,ABC的平分线BF与ABC中ACB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过点F作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1)图中有哪几个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BD,CE,DE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请证明。【思维拓展】例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例3:如图,在ABC中,ABAC,BAD20,且ADAE,则CDE 。例4:如图,在ABC中,ABAC,ADDE,B

2、AD20,EDC10,则DAE的度数为 。【思维升华】例5: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如图1,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AC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1)请你完成这道思考题;(2)做完(1)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若将题中“BMCN”与“BQM60”的位置交换,得到的是否仍是真命题?若将题中的点M,N分别分别移动到BC,AC的延长线,是否仍能得到BQM60?若将题中的条件“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AC边上”改为“点M,N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BC,CD边上” ,是否仍能得到BQM60?请你作出判断,在下列横线上填

3、写“是”或“否”: ; ; 。对,的判断,选择一个给出证明。【思维探究活动】例:小区内有一个三角形小花坛,现在小明想把它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使之可以种上不同的花,但是一定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于是小明开始探索三角形可以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小明把三角形花坛抽象成几何图形,如图1,ABC中,设A,B,C。请探究ABC中个角度有怎样的关系才能被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并探究如何分割。学力思维训练A组 务实基础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等于6,领一条边长等于3,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9 B、12 C、15 D、12或15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

4、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较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6个 B、7个 C、8个 D、9个4、如图所示,已知ABC和CD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通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结OC,FG,则下列结论:AEBD;AGBF;FGBE;BOCEOC,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已

5、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则腰长为 。6、如图,在ABC中,EGBC,BF平分ABC,CF平分ACB,AB10,AC12,AEG的周长是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在ABC中,ACB100,ACAE,BCBD,则DCE的度数为 8、请在下图的方格中任意画出三个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要求:三个三角形分别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9、如图所示,把一块直角三角尺ACB绕着30角的顶点B顺时针旋转,使得点A与CB的延长线上的点E重合。(1)三角尺旋转了多少度?(2)连结CD,试判断CBD的形状。(3)求BDC的度数

6、。10、已知:如图,OA平分BAC,12,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x,2x1,5x3,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12、如图,ABC中,ACB90,将ABC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使点A与点C重合(图).(1)在图中画出折痕所在的直线l。设直线l与AB,AC分别相交于点D,E,连结CD。(画图工具不限,不要求写作法)(2)请你找出完成问题(1)后所得到的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不要求证明)。13、如图(1)等边ABC中,D是AB边上的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结AE。(1)DBC和EAC会全等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试说明AEBC的理由。(3)如

7、图(2),将(1)中动点D运动到边BA的延长线上,所作EDC仍为等边三角形,是否仍有AEBC?证明你的猜想。B组 瞄准中考1、(济宁中考)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cm和6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15cm B、16cm C、17cm D、16cm或17cm2、(大庆中考)如图,在ABC中,ACBCAB,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ABC的任意两个顶点构成的PAB,PBC,PAC均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6个 D、7个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3、(西宁中考)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B

8、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DBEDC120,BD3,CE2,则ABC的边长为( )A、9 B、12 C、16 D、184、(宿迁中考)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周长为 5、(邵阳中考)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点E为AC的中点,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6、(无锡中考)如图,OBOC,B80,则AOD 7、(宁波中考)(1)如图1,ABC中,C90,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写作法,但须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内角度数的两个三角形如图2、图3所示,请你判断:能否分别画一条直线把它们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请写出分割成的两个

9、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8、(株洲中考)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D为垂足,连结CE。(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的长。9、(玉溪中考)将两个等边ABC和DEF(DEAB)按如图所示摆放,点D是BC上一点(除点B,点C外)。把DEF绕顶点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边DE,DF与ABC的边(边BC除外)分别相交于点M,N。(1)BMD和CDN相等吗?(2)画出使BMD和CDN相等的所有情况的图形。(3)在题(2)中任选一种图形说明BMD和CDN相等的理由。10、(沈阳中考)已知:如图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

10、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BECD;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11、(绍兴中考)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小敏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BD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BD(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题目中,AE与BD的大小关系是:AE BD(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

11、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DECE。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12、(杭州中考)如图,在等腰ABC中,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P是线段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结AP交BC于点E,连结BP交AC于点F。(1)证明:CAECBF;(2)证明:AEBF;(3)以线段AE,BF和AB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BG(点E与点F重合于点G),记ABC和ABG的面积分别为和,如果存在点P,能使得,求ACB的取值范围。C组 冲击金牌1、将一根长度为11的铅丝折成三段,再

12、首尾相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要求所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数,那么其底边可取的不同长度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2、意识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则ABC一定是( )A、等边三角形 B、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C、底边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若ABAC,BGBH,AKKG,则BAC的度数为( )A、30 B、32 C、36 D、404、有一等腰三角形纸片,若能从一个底角的顶点出发,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则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顶角为 度。5、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点F,求证:AFEF6、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EBC,FGBC,现将等边ABC分别沿DE和FG对折,点A分别落在点和点,连结,。(1)求证:AFG是正三角形;(2)求证:;(3)设,交FG与M,N两点,若DEcm,FG3cm,求的周长。 - 7 -让学习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