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

上传人:dzz****808 文档编号:149814800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10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校联盟高一新课程物理必修1单元过关检测卷(十) 编审:百校联盟考试研究中心第十单元 必修1终结性学习测试(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某学生骑车返校的速度时可将其视为质点,而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不可将其视为质点B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取地面为参考系;而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选取太阳为参考系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D时刻是指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时刻对应着一个位置;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

2、的间隔,时间对应着一个运动过程2为了传递信息,周朝设立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了“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则“金牌”的平均速度与下列哪个速度相当 A赛马比赛 B成年人步行 C人骑自行车 D磁悬浮列车3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被放置在倾角为a=30的固定光滑斜面上,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是(g=10m/s2)F=6NF=15NF=30Naaa甲乙丙A仅甲图 B仅乙图 C仅丙图 D甲、乙、丙图FM4如图所示,物体M在斜向右下方的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推力F和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

3、的合力方向是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C斜向下偏左 D.斜向下偏右5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它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vtODvtOAvtOBvtOCMABm6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不计摩擦,A物体对绳的作用力大小与地面对A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是 A,Mg B (M-m)g,mg Cmg,(M-m)g D(M+m)g,(M-m)g7物体从离地面45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3s后落地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m/

4、s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为25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m/s8.不习惯乘坐电梯的人,在电梯启动和停止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其实这是由于人体超重和失重造成的。超重和失重时,人体的内脏器官在身体内的位置较正常状态发生了一些轻微的上移或下移,这种“五脏挪位”,才是使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的原因。关于“五脏挪位”跟电梯的运动情况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当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就会有内脏上顶的不舒服感觉B.当电梯向上减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就会有内脏下压得不舒服感觉C.当电梯向下加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就会有内脏上顶的不舒服感觉D.当电梯向下减速运动时,乘电梯的人就会有内脏

5、下压得不舒服感觉9.如图所示,物体A和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的速率沿F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A均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且方向与F相同;B甲、乙两图中A均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且方向与F相反;C甲、乙两图中A均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BABFF甲乙D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乙图中A受摩擦力的作用,方向与F相同;10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st 图象如图中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中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01234551015t/ss/mAB01234551015t/sv/ms-1DC甲

6、 乙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B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C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1在溜冰场上,运动员从起点出发,先向北滑行了20 m,然后折向西又滑行了15 m,若以出发点为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建立坐标系,则运动员终了位置的坐标是 , 这位运动员的位移大小是 m,方向 。FA12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为1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1)当在绳子的一端施加向下的拉力F=10N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a1,则a1= m

7、/s2。(2)若用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代替拉力,此时物体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2 a1(填、=或)。13.电梯在9s内向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这9s内它上升的高度是 m,第8s末的加速度是 m/s2.三、科学探究与实验(本题共2小题,共10分)OABCDEF14小球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OA=6.51cm,AB= 5.59cm,BC=4.70 cm,CD= 3.80 cm,DE= 2.89 cm,EF= 2.00 cm.小球在位置A时速度大小vA= m/s,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

8、三位有效数字)15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数字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时得到的数据表格保持滑块质量M(M=0.2kg)不变时的实验数据砝码的质量m/kg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m/s)两光电门的距离S/m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009015050 012021050 014025050 (3分)请完成上面表格内的“加速度的计算值”的填空(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a10-2/(ms-2)F10-2/NO(2分)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的aF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出aF图象(1分)由aF图象得出的结论为:_四、

9、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38分.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8分) 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可看做质点)以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m的C处开始以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汽车作匀减速运动,结果车停在B点时,人同时到达B点,已知AB80m,试求:(1)汽车在距A多远处开始刹车;(2)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17(9分)如图所示,水平恒力F=20N,把质量m=0.6k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H=6m木块从静止开始向下作匀加速运动,经

10、过2s到达地面求:HF(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2)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画在图右的木块上);(3)木块与墙壁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g取10m/s2)18(10分)一个气球以加速度a=2m/s2下落,当它抛出一些物品后,恰能以加速度a=2m/s2上升,假设气球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不计,求抛出的物品与气球原来质量之比是多少?(取g=10m/s2) QP(19(11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530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用劲度系数为100N/m的弹簧平行于斜面吊住,此物体在斜面上的P、Q两点间任何位置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N,则P、Q间的长度是多少?(si

11、n530=0.8,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参考答案(十)1.C 2. C 3.B 4.A 5.B 6.C 7.ABC 8.CD 9.D 10. ABD 11 (15 m,20 m),25m,方向北偏西371210m/s2, 1339、2 140.605 m/s,0.901 m/s2(各2分) 15加速度的计算值:每空1分,共3分a/()a10-2/(ms1)F10-2/NO510152012345作出aF图象:2分结论: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1分 16解:(1)人从C到B用时(1分)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开始刹车(2分),得:(2分)(2)(3

12、分)17HFfNmgF解:(1)由 2分得 1分(2)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2分(3)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得 2分18解:由于气球在抛出物品前后的加速度均已知,故可取气球为研究对象设气球总质量M,抛出物品的质量为m,由题意知下降时气球受到向下的重力Mg和向上的空气浮力F的作用,上升时受到向下的重力(M-m)g和浮力F的作用,它们受力图分别如图(a)和(b)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 (3分)F-(M-m)g=(M-m)a (3分)两式相加得2Ma=m(g+a) (2分). (2分) 19解:由题意可知,物体在斜面上的P、Q两点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的临界条件是物体在P、Q两点的静摩擦力都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且在P点时平行斜面向下,在Q点时平行于斜面向上. (3分)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如下:对P: 解得:x1=0.15m (3分)对Q: 解得:x2=0.01m (3分)m (2分) 用其它方法得到正确结果同样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