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

上传人:浩瀚****粟 文档编号:149814360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森林公安警察事迹三篇【篇一】*,男,党员,1982年出生,*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森林公安局森保大队负责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2次。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如一地把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履行法律职责,在“清理整治破坏和非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雷霆行动”“冬季攻势”等专项行动中,他始终战斗在一线。*年10月,在大林公安局集中保护汗马等自然保护区统一行动中,*带领*森林公安局行动一组队员,陆路进入汗马腹地进行武装三清。保护区内无道路、无人烟,无通讯,这给武装三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5日晚,保护区内下起了鹅毛大雪,警车在往汗马碱滩的路上艰难地前行,路上覆盖

2、着20公分厚的积雪,路面上结成了冰,狭窄的路边是沼泽地的苔藓和灌木丛,随时都有陷入的危险,尽管小心翼翼,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车轱辘完全陷入了泥潭之中。*用另一辆车向外拉,队员们在车前向后使劲地推,他们又抱来小灌木,利用杠杆原理一点儿一点儿的把轱辘翘起来,再一点儿一点儿的往里填上灌木,车胎渐渐地抬高,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忙活车终于上路了。这时*的衣服、帽子因为溅满了泥浆变成了“迷彩服”。在山路途中,*和民警们把背囊扔在半路上,轻装前行。此时杳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漆黑一片,头灯发出的光芒极为微弱,大片的雪花悄无声息的落在民警们的身上,林地中软绵绵的侧柏、苔藓和雪重叠在一起,他们每踏出一步都要付出难以想象

3、的艰辛,但他们还是坚持走完了110多公里的路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在勘察森林火灾火因的工作中,*一样率先垂范,带领工作小组圆满完成一次又一次火因调查任务。*年6月1日,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接到上山命令后,立即赶赴火灾现场,大火燃烧了六天六夜,他在安保一线工作了六天六夜,每一个点、每一个线、每一个面,他都要到现场查看。*年7月,*森林公安局接到*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电话报警,*林业局亚金沟施业区39林班发生火情,*立即带领火因调查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火因调查工作。山上杂草丛生,民警徒步翻山越岭30余公里赶往火灾现场,冒着随时被倒树砸伤的危险踏进森林火灾现场寻找着火点,渴了喝

4、溪水,饿了啃方便面,夜晚露宿时,*和民警以塑料布搭盖的帐篷为营,用铁桶当锅煮面,在高度危险和艰辛的环境下成功查明了火因。在开展森保工作和火因调查工作之外,科班出身的*还是百里挑一的教官材料,在带领全局民警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他每天早早地来到操场,即使长时间的喊口号让*嗓子疼变了声,但他依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训练时正值盛夏,由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案件调查人员不能准时参加,*就在休息时间对落下功课的民警进行单独辅导,直到他们学会训练动作为止。汗水湿透了他的作训服,可是他还是耐心地讲解着、示范着。在以后的征途中,*和他的战友们将继续前行,攻坚克难,面对一场场硬仗,他将勇挑重担、团结协作,甘

5、于奉献,为维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二】有人说,她是巾帼不让须眉,是天生的刑警;有人说,她是破起来案来连家都不回的拼命三郎;女儿说,她是不守信用的“坏妈妈”,总也不能陪家人完整地吃一顿团圆饭她就是*森林公安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女,党员,1976年出生,1995年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专业毕业的她被分配到了*森林公安局,现任*森林公安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一晃已经24年了,24年来,派出所、刑警大队、国保大队、法制大队,每个工作岗位上都留下她尽职尽责的身影。曾荣立个人三等功7次,在*自治区全区刑警大练兵射击比赛中获个人第三名。打开*同志的笔记本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几

6、个字写在了首页,她说,这是在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八个字的座右铭标明了她的态度,诠释着忠诚。在工作中,她勇于创新、任劳任怨,把一个人民警察的精神体现到干事创业的行动上。*虽是一名女民警,却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倔强。她总是冲在大案要案的最前沿,不怕苦,不喊累,不输并肩作战的男民警,她先后参与了 “*.2.28”入室抢劫杀人案,“*.4.25”杀人焚尸案,“*.8.05”特大贩卖毒品案件,“*.06.07”敖某故意杀人案等数十起重特大案件的侦破,积累了丰富办案经验。虽然她的家距离公安局只有100多米远,但是只要一有案件,她就一心扑在工作上,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对*来说那是家常便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

7、展以来,*同志担任专案组副组长,她发挥特长,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案要案的侦破工作。*年9月23日,*和战友们代表大林局参加全区旗县级公安国保大队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时任国保大队教导员,她同战友在半年里的积极训练、刻苦学习、模拟演练,最终获得在集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在基础知识笔试中全区第二,业务能力全区第三,实战模拟全区第一,体能测试全区第一,*年*森林公安局国保大队因为表现突出被授予集体二等功奖励。*同志在法制大队工作期间,她始终坚持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工作中她对每起案件的受理、办案程序、法律条文的运用等环节进行仔细查阅,有时一个案件的材料她要反复审阅十几遍。遇上重特大

8、案件时,常常要一天花十几个小时在查看卷宗,在办公室夜以继日的工作,对不符合要求和需要补证的,她认真拟好提纲让专案组成员及时修正补充,为案件的保质保量诉讼奠定了坚实证据基础。*至今她经她审核行政、刑事案件1000余起,没有发生一起错案及国家赔偿案件,她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肩负的责任。”每当想起女儿,*觉得自己亏欠了家人,与同龄人相比,自己女儿成长中缺少了妈妈的陪伴,但妈妈是警察,女儿引以为豪。家人的理解支持给了她莫大的鼓舞,也给了她一往无前的勇气。转眼间,*同志已经从刚出校门意气风发的刑侦大学生变成了经历案件一个老警察,时光沧桑了她的容颜,白发悄悄爬上了她

9、的鬓角,却坚定了她对森林公安事业的执着,24年从警生涯,她以警为家,以热爱的公安事业为荣。她立足本职,坚守岗位,风雨多年,她从没忘记最初从警的誓言。【篇三】*,男,1965年5月出生,1983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北部原始林区森林公安局*派出所一级警员。他20年如一日扎根艰苦的基层一线,忘我工作,默默奉献,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森林公安事业。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年被评为自治区林业厅系统先进个人。坚守无人区的“老黄牛”*派出所是中国最北端的森林公安派出所,依法承担着保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的重要职责。这里辖区面积30万公顷,无常住人口,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既是原始林区,又

10、是边境要塞。1999年,*被选调到*派出所工作,这一来就是20年。20年里,*有大半的时间是驻守在派出所的。特别是每年的春秋两季防火期和冬季非法盗猎活动比较猖獗的重要节点。*镇地处偏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派出所周边几公里只有管护局几名职工,无水无电,他每次换班,都需要带足给养,驱车270公里到达派出所,冬季结冰,山路会更加凶险,有时甚至会出现翻车的情况。到达派出所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煎熬”:夏季用水,他需要背上水桶,到附近的河里打水,用以日常做饭、洗漱使用,路上还要忍受不断的蚊虫叮咬;冬季还“容易”点,可以使用爬犁,到河流刨冰,然后拉着爬犁回来化冰做饭,洗漱则就地使用外面雪水。随着近年来办公条

11、件的不断改善,*年才使用上常电和自来水。30万公顷的辖区,巡逻一次需要8天,*同战友们每次巡逻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神秘的原始森林,每次巡逻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2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他的警服是最旧得最快的,鞋穿得是最废的,对辖区的每一片山林、每一处沟壑他了然于心。他坚守一线,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从不抱怨工作的苦累,从不提及生活的艰辛,在大家心中他已经与*融为一体。冰火考验冲锋一线*年6月,北部原始林区发生森林火灾。*和同事前往火场开展火因调查工作。同事不知是天气热的原因,还是火烤的原因,逐渐体现出疲惫。这一天瞎蠓出奇得多,叮咬的让人奇痛难忍。他们勘查处理完现场后,迅速收拾

12、行囊逃离这块“是非之地”。突然,同事低沉地说了一声“我睡觉了”,脑袋顺势搭上他的臂膀,双腿一曲倒了下来。他被这莫名其妙的话语和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他拼命地摇晃着同事的身体。他明白,这是典型的中暑休克的表现,此刻决不能停下来,一旦昏睡,这铺天盖地的瞎蠓就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十多个小时体力消耗的*何尝不想驻足休息一会儿啊,但一种责任,一种难以割舍的兄弟情谊,迫使*甩掉行囊猛地拽起同事,经过两个多小时行走,到达了营地,同事被从死亡线上拖了回来。*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由于业务精、能力强,经常被领导委以重任,参加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年12月8日,*同志被抽调至“12.08”专案组“

13、特别行动小组”任专案民警,历尽艰辛,冒着零下近50度严寒,连续在冰天雪地的原始林中工作九昼夜,一举抓获“12.08”案所有犯罪嫌疑人,为成功破获“12.08”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年11月28日晚,*突然接局长让其回局执行工作任务的指令,他迅速收拾好行囊并于11月29日晚抵达公安局。11月30日凌晨4时30分,*同志随“特别行动小组”五位民警乘坐的越野车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驶离了满归镇。选择这个时间出发,是专案组精心设计的,一来是借火车出站前出发不使任何人产生警觉,二来早走能在天黑前到达第一个目标。在夜色即将降临的时候,*等人终于发现了第一个地窨子。12月3日,越野车再次开进新赤线,到达22公里

14、处公路阻断。大家决定步行迂回接近第三个地窨子,行进6公里,地窨子出现,里面炉子尚有余温,民警们一下打起精神来。昨夜下过一场清雪,循迹追踪比较容易,穿过沟塘,又一个地窨子映入眼帘。组长王志栋打个手势,大家匍匐前进。门在里面反插着,“谁啊?”*迅速应答:“我们是搞森林调查的。”里面应和着,却不开门。“天快黑了,出不去了,找个宿。”两分钟后,门开了,一个中年男人用迟疑的目光悉心打量着几个和自己装束差不多的人。“进来吧。”中年男人不再疑惑,开始做饭、吃饭、闲聊。“刚才叫门时,我寻思警察呢,把手机扔炉子里烧了。”“白瞎了!”“老哥,收获咋样?”“今年不行,雪下的小,没整多少。”“去年没少赚吧?”“还行。

15、”聊着聊着,中年男人起了鼾声。天刚刚蒙蒙亮,一副冰凉的手铐死死地卡住他的双腕,中年男子如梦初醒,“完了,完了!”连连叹息。民警们现场起获国家一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紫貂6只,国家二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雪兔2只,涉案价值四万元。12月5日,伊拉公路54公里处越野警车下来6人,直奔沟底。发现沟底清晰足迹,特别行动小组组长王志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教导员朱立权和王老六将带路的常鸿翔带到车上。别一路则由*等三人继续循迹追踪。*同战友翻过三座山后,又发现一处地窨子,里面两铺行李,大家兴奋不已。地窨子向外延伸的足迹较为杂乱,难以确定追踪路线,民警们继续追,翻过两座山,又出现一个地窨子。这儿的足迹是近两天形成

16、的,不容任何喘息,深夜11点走到了一个地窨子跟前,仔细辨认,民警恍然明白,刚才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处。已经两天两宿了,民警们已经筋疲力尽,要不要放弃?是不是肯定还有第三个住处? 12月7日中午,*同战友在第一个地窨子里安顿下来,等待鱼儿上钩。正在热饭中,*窃语:“来人了。”屋里顿时安静下来,*轻轻推开门,等来者的逼近时,*闪出身来,见是一个人,便问道:“是白哥吗?”“是我。”看*的打扮像和自己一路的人,来者十分淡定,显露出他就是这里的主人。刚进门就被民警抓获了。“白哥”名叫白明才,49岁,家住黑龙江省漠河县。10月中旬携妻子和常鸿翔一同进入原始林区用猎套、踩夹等工具狩猎至今,猎获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紫貂、马鹿、原麝等12头(只),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