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981313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的编写感悟和教学建议 司南版教材在好多学校使用,由于大多数老师都用过多年的人教版教材,对人教版教材的各方面把握的很好,用的也比较习惯了.所以在用鲁科版时总感到有点别扭,不顺畅.不同版本的教材,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各有各的优缺点.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对教材的编写把握还不够充分,对编写者的意图还没有完全领会造成的.下面我就通过“司南版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详细说一下笔者对教材编写的感悟和教学中的认识. 1第一部分“行星的运动规律”编写感悟与教学建设 教材中关于这部分的主要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几乎是直接给出的.后面又通过信息窗给了八大行星的相关数据;最后通过迷你实验室给

2、了一些与椭圆相关的知识.对教材的这种编写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样直接把知识呈献给学生,非常仓促;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前因后果得不到充分体现;理科学习非常重要的逻辑思维得不到锻炼;也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我个人觉得,课本这样处理,给我们老师留下了非常大的发挥的空间,给勤学爱问的同学们也留了许多思考的机会.试想教材中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写得非常详细、条理清楚,势必会剥夺许多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课本就是课本,它应该去抓本质核心的内容,不该过于详细.爱思考的同学在看到“开普勒三定律”后,很自然的会想到这三条定律是怎么来的?椭圆(我们物理上学这儿时,数学上还未涉及椭圆的知识)是什么?等

3、等问题.再往后看课本时,发现“信息窗”及“迷你实验室”可以解决他们的几点问题,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他们可以求教于网络,或者去图书馆查资料等,最后再带着问题在课堂上探寻问题的答案.所以我认为教材这样编排挺好. 这部分的教学首先要准备充分.学生要提前充分预习,利用过大周、上信息课或者是去图书馆阅览室的时间,通过网络或者查找资料搜集一些有关人类对天体运动探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丰富知识为我所用是现代和未来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们去练习和体验,通过学生们搜得选取内容的质量,我们就知道学生们利用网络知识的能力.当然老师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学生搜

4、得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同学生一起选定最有用的知识,也要对不选的内容给出合理的解释.其次在学习顺序上要恰当.在这里我建议将第三节的前两部分内容“古希腊人的探索”和“文艺复兴的撞击”提到这里来,给学生粗略的讲一讲.有的老师担心这样讲会不会造成内容的重复,重复是有的,但我认为如果内容重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要时间允许,我们在教学学习中就不要怕重复.上课前我们要提前补充关于椭圆的相关知识,要充分利用“迷你实验室”的内容,可以让两个同学合作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相邻的合作在笔记本上)画一个椭圆,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描述椭圆的相关物理量:半长轴、半短轴、焦点、焦距以及偏

5、心率等,最后再与圆做比较;圆是半长轴等于半短轴,偏心率为零的椭圆.上课时,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教学顺序是:对我们国家“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以及屈原的天问做简单的介绍,这些反映了人类对星空的向往和对了解自然奥秘的渴望.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天体运行理论公元140年前后,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以及“布鲁诺”的相关事迹等非常了不起的天文观测家“第谷.布拉赫”的相关事迹及贡献出示信息窗表51的内容,让学生试着寻找规律数学天才“开普勒”的相关事迹动画展示“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结合信息窗表格给出中学阶段对“开普勒三定律”的近似处理.学生这样去学习,会感到顺理成章,有

6、理有据,也知道开普勒三定律的得出是几代天文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更能充分领会人们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2第二部分“万有引力定律”编写感悟与教学建议. 这一部分的教材编写延续了第一部分的思路;首先直接给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完整内容.其次通过拓展一步写了推导过程;再次是例题做了一个最简单的应用并得到当质量不够大时,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的原因;最后通过拓展一步证明了:地球与物体间的引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相同性质的力.这样编写对学习好的、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非常好,因为这样就留下了非常大的思考空间,让同学们首先有一个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然后欲望得到满足后就会获得非常大的快感;这样编排

7、很能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当然课本这样处理,也为我们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有了更大的余地;如果我们教的学生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先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去推导万有引力定律,采用启发式教学;如果老师教的是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觉得应该先和学生一起去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定量表达式,然后再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完整内容,这样顺序渐进,逻辑性强,学生接受新知识也不至于感到唐突,采用讲授式教学降低难度;整个的推导过程,我的建议是:不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应该知道并经历这样推导过程.从理论角度看这涉及知识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和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从知

8、识层面讲,推导过程是圆周运动结合牛顿定律知识的应用,并不难以理解,学生也应该知道并掌握. 3第三部分“引力常量的测定及其意义”编写感悟与教学建议.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首先给出了引力常量的具体数值和计算出引力常量的物理意义,对卡文迪许的实验正文中说的比较简略,比较详细的介绍应该在拓展一步,但我感觉还是不够详细,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补充的更完善些;最后是利用了引力常量求了地球的质量.这部分在编排风格上与上两部分内容是一致的,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是一个重点.这个实验我们基本上是不能做的,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简易的扭秤模型,也可以通过播放动画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先了解

9、其(扭秤)构造.对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原理和巧妙构思应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讨论中完成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讨论:倒梯形架的作用是什么?倒梯形架是长些好还是短些好? 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标尺与平面镜的距离是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为什么要用石英丝? 你知道做扭秤实验的实验室有多大吗?为什么卡文迪许实验室要那么大?请你概括总结出卡文迪许扭称实验应用了那些巧妙的方法.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至于这一节时间的安排,我建议新课不能讲得很快了,对基础很好的同学可以用两课时完成,基础一般的同学就安排三课时去完成.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教材编写的几点感悟和教学方面的几点想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上一篇: 下一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