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授课】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沁园春·长沙》练习题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9808631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授课】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沁园春·长沙》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家授课】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沁园春·长沙》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家授课】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沁园春·长沙》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家授课】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沁园春·长沙》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授课】第一单元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沁园春·长沙》练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一、 语文必备知识积累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 ,是 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 ,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 ”或者“ ”,别称有: 、 、 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沁园春是 名, 反映作品内容。长沙是词作的 。依照篇幅的长短,词可以分成58字以内的 、5990字的 和91字以上的 。从风格流派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柳永、欧阳修等为代表的 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 。汉字“ ”(qu)是“停止”“终了”的意思,作为量词使用,一首词就称为一 ;一首词的一段

2、亦称一 ,前一段称“ ”,后一段称“ ”。一般来讲,词的上阕偏重于写景,下阕偏重于 ,整首词借情抒情,构成一个 的艺术整体。2.根据拼音写汉字j( )子zhu( ) 百g( )争流 怅lio ku( ) xi( )手zhng rng( )岁月 挥斥方qi( ) 浪( )飞舟3.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开篇描绘了寒秋独立图: , , 。受词牌平仄韵律的限制,这是倒装句,语序正常的表述应该是: 。“看”是上阕的领字,统领而下的句子包括: , ; , 。 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 。 ”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 , 两句

3、是作者在深情回忆曾经的战斗岁月,在词作结构上称为过片,就是过渡的意思。接着,以“恰”为领字, , ; , ; , , 来抒写年龄气质、精神状态和战斗的行动,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而 , , 三句则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二、 依照课堂分析交流所达成的共识,将沁园春 长沙上阕的分析鉴赏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字。三、 拓展阅读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将这首词用自己的话逐句加以解释(白话翻译)。2.对这首词上阕的内容、情感、语言三个层面进行鉴赏分析,写成一篇完整的鉴赏文字。【参考答案】一、1.南朝 / 隋唐 / 宋代 / 曲词 / 曲子词 / 近体乐府 / 长短句 / 诗余 / 词牌 / 词牌 / 词题 / 题目 / 小令 / 中调 / 长调 / 婉约派 / 豪放派 / 阕 / 阕 / 阕 / 上阕 / 下阕 / 抒情 / 情景交融 2.橘子洲 / 百舸争流 / 怅寥廓 / 携手 / 峥嵘岁月 / 挥斥方遒 /

5、 浪遏飞舟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边,眺望滚滚湘江向北奔流。/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

6、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三、1.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

7、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2.上阕的景物是由远即近,由高到低,由静即动。其中又包含

8、了描写颜色的词语,使整个秋景多姿多彩。几个动词的运用,如:“击”,“翔”,“竞”写出了警务的生机勃勃,十分有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上阕看似描写如画的秋景,实际上写景中隐隐透着一种豪迈的气势。前几句中已有暗示:“看万山红遍”是指大好的革命形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实际上是指出了生机蓬勃。上阕以激扬的笔调写景,实则是凸显作者的磅礴气势和其志存高远。而最后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更是将情感提高到了一个极致。一个问大地,实际上问的是天下的劳苦大众,声讨的是军阀统治的黑暗。从而能看出毛泽东当时的志存高远,意在天下了。正是因为上阕的景物描写,下阕忆往事,抒发情感才能更为顺畅。总的来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