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9807078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2:工业布局指向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布局指向论 由工业企业本身工艺上和技术经济上的特点而产生的指向性,是工业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企业的指向性,选择最优区位,是解决微观布局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所谓“指向”,是指某种因素对某种企业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企业相应地被吸引到某个区位。“指向”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工业布局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缩短各生产要素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间隔,以取得劳动的节约。如果在国土的各个部分,都同时具有一切工业生产所需的各个生产要素,能够满足企业布点多方面的要求,保证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转,那么工业布局就很简单了。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前提是不存在的。在许多情况下,各生产要素的地区分布不在

2、一起,有些甚至相距甚远;同样,工业的适宜区,不一定就是主要产品消费区。相反,消费区的需求也不是这一区域范围内部适于生产的。自然要素,包括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地区分布,取决于自然规律,在自然规律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矿藏,在类型、储量、质量、开采条件等方面,有无穷无尽的地区差异;而人口劳动力及其它社会经济资源的地理分布,则取决于社会经济规律,在许多情况下,同上述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一致。这两类资源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地理分布也往往是相互分离的。而任何一个地区的工业生产,首先都需要付出劳动,用多种方法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基本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组织起来,才能顺利进行;产品生产出来后,还需要付出多

3、种劳动,通过相应的渠道、组织,送到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手中,才能保证再生产各个环节得以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持续下去。这些劳动消耗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的选点,布局合理就能多方面节约劳动的消耗。另一方面,有些区域,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较好,布局的基本条件相对齐全,对多种企业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其容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容纳许多企业。哪些企业摆在这里最合适,哪些只好另找有利的区位,这也要因企业的指向而区别对待。工业的指向很多,主要可分为:原料指向,其中又可分为原材料、燃料、动力指向;市场指向,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消费;原料与市场双重指向;劳动力指向,有时也可并入市场指向,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4、的地区,往往也是消费市场较大的地区;港口及交通运输枢纽指向;科技指向;集聚经济指向,即多种因素高度汇集于一个地区而产生的,超出各项因素简单总和以外的独特的有机作用。有些工业,有两个以上的布局指向而布置在不同的地点;也有多种工业具有同一指向,同一地区布置多种工业。各个布局指向的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因技术进步、新兴行业的出现而发生变化。从变化的主要趋势看,有以下几方面类型。1.原料指向削弱,市场指向增强在企业的选点布厂中,原料和市场指向是基本指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广,多种加工工业的布点都不同程度地要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韦伯的区位论,主要就是考虑原料指向和市场指向,这些指向都可以通过运

5、费支出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进行比较,因而有人统称之为“运输指向”,以运费的差别作为工业区位的依据。尽管这种观点和计算方法有许多缺陷,但原料、市场指向对定向是很有影响的。列宁也是很重视这一点的。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就指出:“尽快制订改进俄国工业和发展俄国经济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合理地分布俄国工业,使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尽量减少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一直到产出成品时各个阶段的劳动力的损耗。列宁同时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在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能在一切最主要的原料加工工业方面自给自足。利用次等原料煤炭、劣质煤,以便在开采燃料运送燃料上以最少的耗费而取得电力”。一个地区如果有原料又有重要的消费对象,生

6、产可以同时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区,这是比较理想的区位。这样布置有多方面的意义:(1)可减少或消除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理运输,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运输投资和运输工具的消费,并使原料提前变成补充的生产资料,参加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使产品提前到达消费者手中,及时实现商品的价值,加速整个国民经济的周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扩大再生产的速度,归根到底是节约社会劳动力。(2)可以保证各地区工业的构成、品种、质量同当地资源及居民的需求特点取得最大的一致性。(3)有利于那些同时具有原料指向和市场指向的工业,原料条件和市场条件在区位上获得较好的统一,这比那些只分别对原料指向或市场指向有吸引力的区

7、位,当然理想得多。但当原料和市场的地理分布不在一起,甚至相距甚远时,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原料指向或市场指向分别选择合适的区位。运费及其在到达消费区的产品总费中的比重,是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个指标的数值在不同企业中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前苏联的计算,在黑色冶金、水泥、制砖等工业中,一般占到3550;在过磷酸钙、肉类加工、纸浆造纸等工业中,一般占到1025;而在纺织、机械制造、皮革制鞋等工业中,只占310以下。从最小运费的观点出发,为了选择较佳区位,需要确定单位成品所需原燃料运费同单位成品所需的运费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用于运输原料的费用高于运输成品的费用,那么就应接近原料地;如果用于运输成品的费用高

8、于运输原燃料的费用,就应接近消费地。这种对比关系,首先取决于用于单位成品所需原燃料的消耗量。有些企业,单位成本的原料消耗量远大于成品的重量,有的则相反,单位重量的原料可制成几个单位的成品。显然,前一类企业原料指向性强,接近原料地运输量最小;而后一类企业接近消费区可以减少运量。但只有运量指标,还不可能决定运费的大小,因为运费并不简单的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还需考虑以下因素:(1)运价率。在长距离运输中,每公里分摊的装卸费用越低,运价率就相对下降。不同的货物,运价率也有差别。(2)运输组织。是直达还是需要中转换装;是否有回空、回空率的高低,这些都影响运费的大小。(3)运输工具。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对

9、运费有很大影响。同样在甲点到乙点上,用管道输送原油,比用铁路要便宜;而用管道运送原油,又比用管道运送石油制品要便宜。因此,尽管制造1吨成品油与其所用原料的重量基本相等,但一般炼油厂更多地是靠近成品油的消费地。(4)被运送物资的特点。用同一种运输工具,运送等量的不同物资,由于物资的可运性不同,单位运费也有差别。有些企业原料的可运性差,而成品的可运性强,有些则相反。当成品重量和原料重量大致相等时,甚至有相当差别时,前者适于接近原料地,后者则适于接近消费区。各种物资对运输工具的利用率也不同。煤、矿石、金属,车箱载重量的利用率可达100,而运输拖拉机、汽车、康拜因、籽棉,只能达2030,这两类物资的单

10、位运费就有差别。家具制造业,1吨成品要消耗2吨木材,但运输家具对车箱重量的利用率低,所需运费比运输木材高2.5倍,两吨木材的运费加起来,还低于1吨家具运费。单从运量看,家具工业似应接近原料产地,但从运费角度看,却应接近家具的消费区。因此对运费的大小,需要综合分析上述各有关因素。对原料指向性强的工业企业,使生产接近原料地,可有多种途径:(1)在原料或原料资源集中地,建设相应的加工工业,其建设规模应同资源的可供量相适应。(2)在原料指向工业集中地区,广开原料来源,包括:在区域内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扩大资源储量;在适宜区发展农业原料生产,增加农业原料的产量;在现有工业中开展“三废”治理,加强资源的综合

11、利用,提高加工深度以提高原燃料的利用价值;从重化工领域开辟新的原材料来源,增加工业原料的可供量等。(3)在新的区域,寻找新的矿产能源资源,开辟新的农产区域,在新的原材料基地的基础上,布置新的原料指向工业。因此,生产接近原料地,不能消极地适应现状,搞静态平衡,而应在动态中实现动态平衡。与其它有些因素比,原料指向的作用有削弱趋势,有些原来原料指向性强的工业,对原料地的依赖性相对缩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由于技术进步,单位产品中的原燃料消耗有所降低,如钢铁工业中焦比的下降,用焦量减少,从而使炼焦煤的用量、运量都减少,炼焦煤的运费支出在钢铁总成本中的比重相应下降,炼焦煤对钢铁企业的吸引力也相应

12、降低。(2)由于原料精选,单位成品的原料用量、运费减少。如将品位低的贫矿精选为品位高的精矿,原煤经过洗选成为精煤,用量和运量都大大减少。(3)工业专业化的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可以按工序分阶段设厂,其中用半成品为原料的部分,就可摆脱起始原料的地域局限,而向成品的消耗地转移。(4)由于运输条件的改进,速度提高,单位产品的运费降低,经济运输半径大大延长,从而使一些原料指向工业,在离原料产地较远的地点建厂也是有利的。(5)由于原料基地的建设和布局,既受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制约,同时,建设起来投资较多,周期较长,原料的价格也偏低,利润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往往不如搞加工工业赚钱。或者是由于国内资源开发历史久

13、,国内资源减少,矿区资源枯竭,或开采条件恶化,开采成本大大提高。因此,有些国家虽然国内拥有丰富的或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宁愿把原料基地建在国外,远距离从国外进口原料,然后出口产品。而上述情况的变化,使得单个企业脱离原料地也有利可图。特别是垄断资本,利用垄断价格,对落后国家进行双重剥削,即使长距离进口原料付出较高的运费,仍可获高额利润。在中国,也需要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进口某些原材料,以补国内资源之不足,但为了长期稳定原料的供应,为了调动国内资源丰富地区的积极性,发挥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原料主要立足于国内,并使原材料指向工业尽可能接近原料产地,这仍然是合理布局需要认

14、真考虑的问题。同原料指向相比,市场指向却有增强的趋势,这是因为:(1)在工业结构中,市场指向工业逐渐增多,特别是组装工业、半成品加工工业、文化用品工业、日用消费品工业增长较快,这些工业接近市场是有利的。(2)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扩大了原有市场的容量。特别是随着生产空间的扩大,在原来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出现新的运输线路、新的工业区、工业中心和新的居民点,形成新的比较集中的消费区,扩大了市场的范围。(3)在垄断条件下,最低成本区位,往往不一定就是最大利润区位。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和慢性化,市场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引起资本家的关注。为了便利消费,更快地实现剩余价值,即使是有些

15、传统的原料指向工业,也有向市场区位转移的趋势。(4)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快,新的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领域的周期缩短,企业家越来越感到获得市场信息和科技新资料的迫切性,信息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加强。接近市场,信息比较灵通,便于及时掌握情况,从而加强了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那些对市场很敏感的企业,尤其如此。2.在原料与市场之间布点的趋势增强在交通枢纽、特别是在港口布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布置的一种新趋势。由于这类地区往往人口密集,过往人口多,市场容量较大,因此可以并入市场指向这一类。但这种地区都是多种运输方式、多条运输线路的集结点,是国内外和地区之间原料进出集散的换装点,在此种地点布厂,实际上是属于在

16、原料地和市场之间的地点布厂。其优越性在于,可以利用现成的、方便的运输条件,选择成品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节约运费;同时在原料地和市场之间如果没有直达运输线而必须在某地中转的情况下,如果原料的减重又很小,把企业布置在原料的集散地和中转点,既可节约倒装费用,又可减少原料的无效重量,从而使原料的运输成本也降到最小。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料和成品都主要依赖于区外、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说,在沿海布点建厂更为有利。3.劳动力指向出现复杂的情况许多国家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分布是很不平衡的。总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国家(如前苏联)存在这种现象;总的劳动力资源富裕的国家(如中国),也存在这种现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数量方面:即有些地区供应有余,有些地区严重不足;也表现在质量方面:即有些地区熟练劳动力较多,有些则很少。因此,在企业布点上,既有一个在劳动力资源富裕的地区,如何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也有一个在劳动力资源缺乏的地区,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