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9806486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祥旭教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清华,人大,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 7年唯一专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辅导班讲义新祥旭教育冲刺班讲义时间:2009年12月14日12月16日地点:北大资源西楼讲授提纲:一 知识点串讲(三部分)二 历年真题(09-06)(答题方法和技巧,考前细节准备)三 2010年模拟题(模I、模II)四 名解精选五 附录一 知识点串讲第一部分 政治学概论1. 知识逻辑和框架(1)政治及政治学1. 政治(权力-财富)2. 政治学3. 政治学发展历程(四个阶段)4. 研究途径及方法5. 政治学知识框架和学科体系6. 政治学概念及范畴(2)政治权力及合法性1. 权力的含义及特征2. 权力

2、的来源及基础3. 权力的实现方式4. 权力的分配模式5. 合法性含义,基础及危机(3)政治结构及制度1. 政治体系,结构模式图(p.164)2. 国家及政府3. 政党及社团4. 政治人(4)政治意识及互动1. 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2. 意识形态及主要类型3. 政治文化及政治社会化4. 政治互动(上下)(5)政治发展及其他1. 政治发展2. 现代化理论3. 依附论4. 民主与政治发展(6)政治的国际思考(全球化,NGO)2. 一篇文章: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第二部分 国政概论(SAIL)1. 知识逻辑和框架(1)国际政治的总体全貌1. 国际政治,国际社会2. “天空”、“星座”与“轨道”

3、(2)体系、格局、秩序论1. 体系(结合历史)2. 格局(大国关系)3. 秩序(国际法)(3)行为体论1. 国家(利益,soft power,对外政策)2. 非国家行为体(NGO)(4)互动论(冲突及合作)1. 冲突2. 合作(5)环境论(自然,科技,军事,文化,时代)1. 自然(地缘政治)2. 科技(科技革命)3. 军事(军事武器)4. 文化(文明冲突论)5. 时代(和平与发展)2. 注意几个对子:理论和现实,古代和现在,中国和世界第三部分 国政理论1.四次论战国际政治理论的四次大辩论网络图(秦治来p.16)2.一些经典的理论:霸权稳定论, 文明冲突论, 民主和平论,相互依存论, 国际机制论

4、, 软权力论, 世界秩序论二 历年真题(09-06)2009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1. 名词解释(5*6=30)利维坦 立宪政体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利益 国际格局 软实力2. 简答(10*4=40)人民主权思想的内容及其发展。政治权力的本质。文明冲突论的基本内容和提出背景。简述非传统安全。3. 论述(40*2=80)结合政治理论与实践,论述政治中人与制度的作用。试析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特点。2008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1. 名词解释(5*6=30)民主集中制 司法审查 乌托邦 民族主义 NGO 危机处理2. 简答(10*4=40)新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背景。总统制和议会内

5、阁制的比较。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关系。时代论对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意义。3. 论述(40*2=80)根据古今中外的政治实践,论述不同的国家对政治权力的制约。结合当代的大国关系,试析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2007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1 名词解释(5*6=30)政治 宪法政府 西方现代国家的地方分权 文官制 计划经济 政治伊斯兰2 简答(10*4=40)西欧与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习惯法的价值。简述势力均衡与集体安全的异同。3 论述(40*2=80)从比较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政府制度与政治文化中的正面因素有哪些?分析西欧北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得失,讨论这种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限

6、制因素。200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1. 名词解释(5*6=30)政党 代议制民主 联邦制 分权与制衡 国际格局 综合国力2. 简答(10*4=40)行为主义的主要诉求。比例代表与多选制对政党格局的影响。违宪审查及其意义。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3. 论述(40*2=80)试分析社会公正,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试论述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三 2010年模拟题模 I1. 名词解释政治权力 合法性 公民文化 社会资本 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 软实力文明冲突论2. 简答韦伯的合法性理论。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关系。一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的关系。国际组织的特点。3. 论述(40*2=80)试论

7、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分析国际社会的大国关系。模 II1. 名词解释(5*6=30)市民社会 官僚制 公民不服从 第三波 寡头统治的铁律 社会契约论 法治 霸权稳定论 2. 简答(10*4=40)政治权力的特点。行为主义的背景和特点。国际冲突的根源。国际组织的作用。3. 论述(40*2=80)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分析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格局。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治理,看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 名解精选国际社会这是英国学派的核心概念。曼宁最先明确提出这一概念。曼宁认为,在国际上也存在一个社会,就是国际社会。国际社会是一种观念的实体,并不存在一个中央政府,但是它也是有秩序的。国际

8、社会的成员是国家。怀特阐明了“国际社会”的思想,即国际社会不同于国际体系。布尔的“国际社会”观一方面借鉴了曼宁和怀特的思路,同时作出了一些修正。布尔认为,国际社会的基本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任何社会都共同拥有的,另一类是国际社会独有的。判断一个国际体系是不是国际社会,要看该体系是否满足了实现这些基本目标的条件,具体包括:1、各国在实现这些基本目标方面享有共同利益,并形成共同利益的认同;2、各国之间默契地认同于一系列限定国家行为的规则;3、国家间应建立一系列确保上述规则行之有效的制度。关于国际社会中的国际秩序的维持。首先,布尔认为,各国对权力和利益的追求并不一定有碍国际秩序的实现。其次,布尔坚决反

9、对集体安全的理论与实践,认为集体安全与均势原则相抵触,从而干扰惟有均势才能有效维护的国际秩序。布尔对国际社会的概念界定实际上包含了对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两概念的区分,即国际社会一定同时是国际体系,但国际体系并不一定同时是国际社会。英国学派又称英国国际社会学派,是二战后在英国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一支独具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的生长历程基本不受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影响。之所以称其为英国学派,是因为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多在英国的国际关系院系接受教育或担任教学研究职位。之所以称其为国际社会学派,是因为该学派的中心概念是“国际社会”。代表人物有E。H。卡尔、查尔斯。曼宁、马丁。怀特、赫德利。布尔。布尔的

10、无政府社会被一致认为是英国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作。英国学派共同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概念是:接受“国际社会”的概念和思想,在研究方法上承袭传统的历史、法律、哲学反思法,在世界观上截然区别于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研究对象上注重国际关系的秩序问题,在价值取向上赞同国家中心论。英国学派坚持“异质多元主义”,研究的基点是怀特所界定的“3R”传统,基本理论出发点是怀特的理性主义。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其特色在于多元主义;历史演进法是其主要研究方法。英国学派对丰富和发展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有启示作用;其理论缺陷,以科学观来看, 其难以提出明确的因果关系假设,缺乏理论陈述的清晰度。霸权稳定

11、论从国际系统结构着手分析系统稳定、认为霸权结构是稳衡结构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首创,基欧汉为该理论奠定基础,克拉斯纳予以补充,莫德尔斯基和吉尔平将该理论扩展到军事安全领域。代表作是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吉尔平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首先承认国际关系具有激烈竞争的性质,现代民族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霸权国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就很难有一个安定的国际秩序,所以霸权的存在就意味着稳定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存在;无霸权的存在,国际社会处于无规则的混乱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大规模战争

12、很容易爆发,国际体系将会解体,造成全球政治混乱,经济倒退。简言之,其主要观点是:1、霸权带来稳定说;2、霸主自我牺牲说;3、霸权必衰说;4、霸权丧失导致不稳定说。霸权稳定论的两个重要假设:一是霸权国为稳定的自由贸易体系提供领导角色;二是虽然主导国家获益,但小国也获益,国际公益使小国能获取更多好处。霸权稳定论实质上是一种强权说,“公益”和“搭便车”说掩盖了大国剥削弱国和小国的实质,其目的主要是为美国的饿霸权主义辩护,鼓吹美国重振霸权国威力。相互依存相互依存论的基本理论假设,认为国际关系体系中存在着多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其基本特征.代表作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存-转变中

13、的世界政治(1977)。基本观点:1、国际社会存在着多渠道联系,包括国家之间、跨政府和跨国家的关系,任何一种联系都加强相互依存,每一种行为体都起着相应的作用。2、国家间关系的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而且没有明确的先后次序排列,军事安全问题不再始终居于国际关系议事日程的首位,世界问题不再有明显的高级政治、低级政治之分,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区别日益缩小。3、在复合依存占优势的领域,如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军事力量的作用减弱,但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保护他国免受侵略和威胁中,武力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对于复合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外交的影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富于理想主义的看法,认为相互依存的水平

14、将日益提高,终将导致世界共同体的出现、世界国家的形成。另一种是现实主义的看法,认为相互依存不能改变各国追逐权力和国家利益的本质,相互依存越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越多,管理和控制手段跟不上,可能增加利害关系冲突、摩擦,发生动荡,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国家还是最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复合相互依存模式的缺陷在于:1、复合相互依存在分析国际关系时仍未能提供真知灼见。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对复合相互依存针对的是世界的总体剖析,而现实主义的权力与相互依存的分析针对两个国家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应用氛围划分也不能成立。2、复合相互依存模式的三个特征不仅没有介绍清楚复合相互依存与一般相互依存的经济、生态

15、相互依存有何区别,而且三个特征之间的逻辑联系也有问题。3、复合相互依存模式本身似乎超出了国际关系的研究范畴。新干涉主义1994年 理查德哈斯出版了新干涉主义一书,首次提出新干涉主义理论。此后,哈斯有出版了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新战略一书,对新干涉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阐述,至此,新干涉主义开始作为一种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为人们所了解。新干涉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有两个方面:第一,鼓吹国家主权过时论。第二,宣扬人权的绝对正当性和普遍性原则。其要点是:1、与新孤立主义不同,它认为美国应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给予地区冲突和全球问题以更多的重视。只要潜在的威胁存在一天,美国就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特别要加强与盟国的关系。2、与旧时孤立主义不同,它反对轻易的进行军事干涉,强调榜样力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