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14980591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一、历史的教训:淝水之战悟交融,淝水之战概况,383年,前秦-东晋,80万VS8万,东晋大败前秦,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淝水之战结果原因分析: (1)前秦方面: 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尖锐(根本)。 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 前秦军队劳师远征,战线过长。 (2)东晋方面: 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一、历史的教训:淝水之战悟交融,从细节中,看民族关系与前秦的战败,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战时: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

2、溃而不可收拾,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无意愿,无斗志,无认同感,教训: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

3、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2.改革,(1)背景: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2)方式:用文治移风易俗,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3)改革内容迁都洛阳,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交通闭塞,粮食供应困难;保守势力强大;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利于控制中原。,(3)改革内容实行汉化,材料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4、 北魏孝文帝诏书(选自魏书),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材料二:,孝文帝出行图,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北魏的衣冠制度,说汉语,穿汉服,材料三:,材料四: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摘自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改汉姓,通汉婚,(4)改革的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评价孝文帝,一、总评: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少数民族改革家。 二、陈述史实: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迁都洛阳,在文化上采取汉化的政策,如改穿汉服,改

5、说汉语,改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改革,一是促进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二是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三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所以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战争,改革,历史的教训:民族交融不充分,历史的趋势:促进民族交融,生产生活,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民族交融领域,民族交融表现,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三、北方地区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 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一种可以折叠坐具,因

6、胡床携带方便、使用舒适,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流传。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胡 床,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魏晋时期, 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西域的乐器也大量传入,云冈石窟乐舞石雕,北魏盛乐乐舞俑,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民展。,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北魏政治

7、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经过,对北方的影响,背景,措施,意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有困难重重,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表现,意义,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公元383年,1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015龙岩)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

8、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3. (2015扬州)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制,课堂练习,D,B,C,4.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 ) A秦始皇统一文字 B汉武帝独尊儒术 C孝文帝厉行汉化 D武则天重用酷吏 5.(2015武威)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