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587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7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2、?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 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 苦雨 ”“萧瑟 ”“空庖煮寒 菜,破灶烧湿苇” 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 病 起须已白 ” 、心念朝堂 “ 拟哭途穷 ” 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 “ 竹杖芒鞋 ”“何妨吟啸且徐行” ,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 【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

3、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 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 破灶 ” 中的 “ 湿苇 ” 难以煮 “ 寒菜 ” ,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 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 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 深九重 ” 的“ 君 门” 又可望不可及。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 生。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 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 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 ,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

4、度,流露出悠游自在、“ 一蓑 烟雨任平生” 的达观之思,揭示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 照。 故答案为: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 苦雨 ”“萧瑟 ”“空庖煮 寒菜,破灶烧湿苇” 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 “ 病起须已白 ” 、心念朝堂“ 拟哭途穷 ” 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 中“ 竹杖芒鞋 ”“何妨吟啸且徐行” ,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5、。 采桑子 (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 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 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 “ 残红 ”“春空 ” 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 【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 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 狼籍(藉)残红” ,但 “ 飞絮濛濛 ” 、“

6、 垂柳阑干 ” 、“ 双燕归来 ” 都含 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 好” 字, “ 好” 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 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 【分析】小文的意见是“ 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是通过对 “ 残红 ”“春空 ” 等词 分析出来的。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 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 分析方法。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 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还可分析诗眼“ 好” ,表达的是同 样的情感。 故

7、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 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 狼籍(藉)残红” ,但 “ 飞絮濛濛 ” 、“ 垂柳阑干 ” 、“ 双燕归来 ” 都含 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 好” 字, “ 好” 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 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 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 ?修辞 (描写 手法 )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 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3阅

8、读诗歌,回答问题。 奉诚园 闻笛 (唐)窦卑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 泪,满目山阳笛 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 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 西园: 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 山阳笛: “ 山阳 ” 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 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 赋。 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知识卡片】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

9、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 【答案】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诗 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 后庭花 ” 的典 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解析】 【分析】第一首诗写诗人访奉城园的所见所闻所感,首句通过楚王绝缨和醉吐相 茵故事,刻画出一个目光远大、胸次宽广的人物形象,这其实是赞扬马燧高大的形象,但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遭德宗猜忌,表达了诗人不平之鸣。次句“ 欲披荒草访遗尘” ,咏凭 吊事兼写出旧园遗址的荒凉。“ 朱缨

10、”“锦茵 ” 与“ 荒草 ”“遗尘 ” 的对照,突出了一种今昔盛衰之 感。后两句写诗人怀古伤今的悲痛,用了“ 西园 ”“山阳笛 ” 两个典故,秋风、园苑,是眼前 景;闻笛、下泪,是眼前事。眼前的景,眼前的事烘托了诗人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 伤感之情。 第二首诗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色,第三、四句写深夜听到玉笛的声音,让诗人联想到“ 后庭 花” 的典故,后庭花一般认为是亡国之音,诗人其实是借 “ 后庭花 ” 的典故表达内心的亡 国之痛。 故答案为:奉诚园闻笛:诗人由如泣如诉的笛声联想到马燧、嵇康的不幸遭遇,表达 诗人的不平之鸣和追慕先贤的心情以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吊古伤感之情。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11、赵孟頫在月色如沙的深夜听到一曲后庭花,借“ 后庭花 ” 的典 故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使用典故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 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 会,此题要认真分析诗歌典故的内容。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 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概括思想感情的一 般模式为: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 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 的感 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行别弟卢溪别人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唐

12、)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注】 此诗为作者流放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南行别弟用“ 江水 ” 烘托离愁别绪,以“ 落花 ” 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 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 溪水 ” ,像溪水一 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分析】南行别弟表达的是贬谪途中的宦途失意之情。“ 澹澹长江水,悠悠 远客情 ” 用长流不息的江水刻划抽象的离情别绪,“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即景寓情,

13、用花落无声比喻临别时相对无语抒写宦途失意后,以“ 落花 ” 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 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写卢溪别人,除首句实写外, 其余三句都是虚拟的别后光景。诗人不正面说“ 相将孤月对猿愁 ” 而说 “ 莫将 ” ,其言外意正 是预知友人要对月听猿而愁,从反面切嘱落笔,体贴入微,于平淡中却更见亲切、真挚的 情谊。把自己比作 “ 溪水 ” ,像溪水一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 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南行别弟用“ 江水 ” 烘托离愁别绪,以“ 落花 ” 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 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

14、比作“ 溪水 ” ,像溪水 一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分析概括, 推断作答的切入点。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从诗 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 义和表达的情感。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 浅,天寒梦泽 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岘( xi 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

15、碑纪念他。 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 面。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A. 曹操观沧海B.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 王安石登飞来峰D. 文天祥过 零丁洋 (2)诗人为何不把“ 天寒梦泽深 ” 写为 “ 天黑梦泽深 ”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 天寒梦泽深 ” 中的 “ 寒” 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 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 黑 ” 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解析】 【分析】(1)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 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

16、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故选项中的四 首诗歌,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曹操观沧海表达的 是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王安石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 邪的勇气和决心。文天祥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结合诗句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分析,“ 天寒梦泽深” 与“ 天黑梦泽深” 只有一字之 差,但 “ 寒” 是从触觉来写,“ 黑 ” 是从视觉来写的,此诗是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 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 泪湿衣襟。因此“ 寒” 字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而改为“ 黑” 则没有 这种效果。故不能改。 故答案为: B; “ 天寒梦泽深 ” 中的 “ 寒” 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 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 黑” 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点评】 本题考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 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