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刚度计算方法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9805656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刚度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静刚度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静刚度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静刚度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静刚度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刚度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刚度计算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刚度理论计算方法,根据橡胶垫板静刚度计算公式 Kc=K*E*A1h (1) K=f(s) (2) S=A1Af, (3) 式中 一垫板的静刚度; E一垫板的杨氏模量; A1 一垫板支撑面积; 一垫板高度; 5一外型系数: K一外型系数5的函数; Af垫板自由侧面积(包括里侧侧面积)。,实际测试产品例举,要求静刚度S0=22.53kN/mm,实测静刚度S0=24kN/mm,投影面积: 62128.77mm 2,表面积: 150311.56mm 2,CB60-85 (60SE1344),实际测试产品例举,要求静刚度S0=22.53kN/mm,实测静刚度S0=40.65kN/mm,投影面积: 11

2、5061.43mm 2,表面积: 253071.46mm 2,CB60-82 (60SE1322),根据静刚度理论计算公式反推验证该理论在此产品中的适用性,Kc=K*E*A1h,已知KC、A1、h,将K*E设为验证因子X;,根据例1反推计算X=Kc*h/A1=24*12/ 62128.77mm 2 =0.0046355335861309 (4),验证例2反推计算Kc= 0.0046355335861309 *A1/h 0.0046*115061.43/12 =44.10 (5),通过以上反推验证,基本可以确定该理论计算公式基本适用,同时可以初步推断例1和例2的产品所采用的材料(板材)的弹性模量

3、一致,即为同一种板材。,根据测试与计算分析预期采用控制模式,由Kc=K*E*A1h 可知 A1、h为图纸或计算可知的常数; E 为材料弹性模量; K 因为基本采用矩形板状故也应为固定常数; 因此控制E即可取的相应的垫板静刚度。,E的控制模式 1)、完全按照材料要求的模量指标试制确定常速K 的值然后通过产品规格 统计和计算提出适合每种规格产品的E值然后归组提出多种模量规格的板材。 2)、约定一标准规格样块,通过样块静刚度Se0的测试并代入已知产品中, 计算,控制板材相同规格的不同Se0值,以满足产品静刚度要求。 说明:两种原理一直,区别仅在于模量(刚度)样块的规格不同,后一种将 形状系数与模量合

4、并之后控制静刚度。,以CT60-85部分规格为例说明如下:,根据式(4)中的验证因子X=K*E 假设K=10-2即可得 弹性模量E=0.46,以下假设K=100时根据不同规格 1)求出不同模量需求; 2)将模量进行归类分组,确立适中的模量值; 3)将确定的模量值代入核算实际静刚度; 4)分析分类控制的细化程度与可行性。 备注:投影面积中已经减掉了配打孔部分。,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以上10中规格只有3中以上板材才能满足,假设以上表中产品仅用一种板材,可得结果如下,假设以上表中产品仅用一种板材,可得结果如下,最后从上表的分类中还可以看到一种现象。 即宽度一定时长度在0120变化区间中需要选一种模量值匹配。 且此值是在产品同步进行打孔适配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实际中静刚度与模量的指标关系呈非线性变化,即随着产品 规格的变化,模量对静刚度指标的影响会降低。因此计算出来的分类组数实际中可能还需要增加。,分析: 1)目前供应中60SE1344规格产品经检验合格,即该规格板材的静刚度(模量)适配合理,但目前该产品的外观品质已经较差; 2)因此预计投影面积该产品需要更低静刚度板材的弹性垫板产品 完全实现可控,预期目前不易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