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5254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它以难 zh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昭唤它。 (艾青太阳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zh_ _ _掩 冬蛰虫蛹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下面词语中“ 旷 ” 的意思与 “ 旷场 ” 中“ 旷 ” 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旷达B. 旷课C. 空旷D. 旷日持久 (4)“ 它” 指

2、太阳,诗人惜墨如金,描绘了_,构成了一幅丰富的画面。 【答案】 (1)遮; zh ;yng (2)昭唤;召唤 (3)C (4)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解析】 【分析】( 1)“ 遮” 不要写成 “ 庶” ,“ 蛰” 不要读成zh ,“ 蛹” 不要读成 t ng 。 (2)“ 召唤 ” 意思是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 召” 指呼唤,用言 语叫人来。 (3)“ 旷场 ” 指空阔的广场,“ 旷” 的意思是空阔。A 项, “ 旷达 ” 指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 心胸、性格。旷:开朗,心境阔大;B 项, “ 旷课 ” 指即逃课,又叫翘课,通指学生无缘无 故、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

3、学校上课。旷:荒废;耽误;C 项, “ 空旷 ” 指空荡荡的,视野开 阔,无阻挡物。旷:空阔;D 项, “ 旷日持久 ” 指荒废时日,长期拖延。旷:拖延得太久, 荒废、耽搁。故选C。 (4)由 “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等句子可知,描绘 了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 遮 ; zh ; y ng 昭唤 ; 召唤 C 太阳给万物带来的巨大影响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

4、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 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 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述,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概述主要内容。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 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桶,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 而作。 迥:远。 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 洞庭湖 ”“岳阳楼 ” 的传世佳作。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

5、 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请仔细比较这三篇 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岳阳楼记(范仲淹)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_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 【答案】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爱民情怀。;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 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 的襟怀) 【解析】 【

6、分析】 岳阳楼记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 感受,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 的爱国爱民情怀。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勾勒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 湖波的声势。面对洞庭湖,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暗喻自己想出仕建功,没有人引荐。写 景转入抒情,生出求荐之意。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结合“ 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秋李白遇赦由江 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分析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 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

7、的喜悦心情。 故答案为: 通过对比,揭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爱国爱民情怀。 洞庭湖烟波浩淼,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都是为了表达思 想感情,因此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 什么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8、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昔人 ” 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 “ 晴川 ”“汉阳 ”“鹦鹉洲 ” 都是地名。 C. 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 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2)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1)A 错误,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B 错误,晴川:阳光照耀下 的晴明江面。不是地名。D 错误,暮色中的乡关之景,表现缠绵的乡愁。 (2)首联描写仙

9、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颔联具有一种 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 故乡又在何处呢?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诗人浓浓的乡愁。 故答案为: C; 首联和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点评】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词语理解、内容、感情等方面。需在理 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

10、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画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借助月亮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 (2)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两个选项的诗句相通?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11、蜀州)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古诗词中有许多写“ 月” 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带有“ 月” 字的古诗词。(诗句中允许 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答案】(1)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 “ 转” 和“ 低” 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 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2)A,D (3)答案示例:月上柳梢头/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解析】 【分析】(1)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2、”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 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 ” 和“ 低” 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 ” 是泛指那些和 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 多么遗憾的事啊! (2) AD 与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所表达的情感相通。“ 天涯若比邻”“天涯共此 时” 与“ 千里共婵娟 ” 一样,都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B 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 之情。 C写长江奔流的名句壮阔之中见沉郁,雄浑之外显悲凉。 (3)多读书,多背诗,特别是多

13、记忆带有“ 月” 字的古诗词,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 生表述合理即可。如“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等。 故答案为:在这一句中,描写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作者用 “ 转” 和“ 低” 来写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经很深了,而作者依然无法入眠。作者借月亮表达 了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 AD; 月上柳梢头 /别时茫茫江浸月/秦时明月汉时关 【点评】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 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 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本题考查诗词积累,这首词最后两句表现

14、了词人的美好祝愿愿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 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结合诗句内容即可做出解答; 本题考查诗词积累。答题时注意注意筛选与月亮这一意象有关的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 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 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 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蛩,蟋蟀。 文天祥夜坐的尾联与陆游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 结合诗歌内容作比较赏析。 【答案】陆游

15、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却 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 闻鸡起舞 ”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 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 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解析】 【分析】尾联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 丈夫壮气须冲斗” 式的 呐喊。运用祖逖闻鸡起舞这一常典,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 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如今眼看家国飘摇,山河破碎,虽已病痛缠身,保家 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 “ 夜阑

16、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 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 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矢志报国、壮 心不已的情怀。 故答案为:陆游的诗通过虚写自己睡梦中在战场上激烈厮杀的场面,抒发了诗人有心报国 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的无奈;文天祥的诗借“ 闻鸡起舞 ” 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 际,要力挽狂澜、忠君报国,但自己年华不再、前途渺茫的沉重悲凉。两首诗都体现了诗 人矢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情怀。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他们两个人都是爱国诗人,所写的诗也都表达强烈的爱国 感情,但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又不一样,答题时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如内容、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6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