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521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7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 纯嘿 , 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 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 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 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 所集 , 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 , 卒于 家。

2、【注】 至行:高尚的德行。 嘿:同 “ 默” ,闭口不说话。 征辟( b ):征召、推举 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为蒲亭长 _ 枳棘非鸾凤所集_ (2)用 “/ ”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 处)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则) (4)仇香有哪些“ 至行 ” ?请概括。 【答案】 (1)担任;栖息,停留 (2)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3)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3、学习。 一个人立志求 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 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 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 亲民; 不慕名利; 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 【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句意 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 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 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 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 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

4、时。根据句 意断句为:吾近 日 过 元 舍/庐 落 整 顿/耕 耘 以 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乃,于是;以,拿;奉,通“ 俸” ,俸禄;资,资助;使,让; 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顾,难道;不如,比不 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 淫,使 思想迷惑;移,使 动摇;屈,使 屈服;句子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 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所谓 “ 至行 ” 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从文中

5、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 首先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 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 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三,“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 服” 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 不应征辟 ” 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 担任;栖息,停留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一个人立志求学, 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 守,强权不能

6、屈服他的意志。 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 亲民; 不慕名利; 讲究仪容仪表。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

7、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 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 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 不孝。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 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 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

8、 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 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 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 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 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9、,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的作者是_朝的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 悲” 和

10、“ 喜” 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 “ 春和景明 ” 之景是为了反衬“ 喜洋洋 ” 的心情。 C. 作者以 “ 古仁人 ” 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中的 “ 斯人 ” 指的便是 “ 迁客骚人 ” 。 【答案】 (1)范仲淹;滕子京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C 【解析】 【分析】( 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 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 字字有着落,直译、 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 增、删、调

11、、 换、留 ”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注意:以:因为。 (3)A. 前两段流露的是“ 迁客骚人 ” 的 “ 悲” 和“ 喜” 。B. 写 “ 春和景明 ” 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 了直接抒发 “ 喜洋洋 ” 的心情。并非衬托。D. “斯人 ” 指的是 “ 古仁人 ” 。故选 C。 故答案为: 范仲淹;滕子京;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 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

12、可;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 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 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 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

13、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 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 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 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

14、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 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 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 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在天下人 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15、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 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 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 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 数也。使颜公书虽不

16、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 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 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 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杂然而前陈者 _ 宴酣之乐 _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 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 /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 “ 为人 ” 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 容,简要分析。 【答案】 (1)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 为宝 (2)A (3)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