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514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3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冲刺练习专题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沁园春 ” 是这首词的 _,“ 风骚 ” 原指诗经中的_和楚辞中 的 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下阕中 “ 惜” 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案】 (1)词牌名;国风;离骚 (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 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 “ 惜 ”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 祖”“成吉思汗 ”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 【分析】( 1) 沁园春 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 年 2 月所作。 “ 沁园春 ” 为词牌名, “ 雪” 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 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

3、塬上,当“ 千里冰封 ” 的大好河山和 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 豪放之词。 “风骚 ” 是诗经 国风和楚辞 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 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 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 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 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 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3) “ 惜 ” 字领起 “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4、 识弯弓射大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惜” 字的含义: “惜” 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 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 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惜” 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 批评他们短于“ 文治 ”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惜” 字包 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故答为: 词牌名;国风;离骚; 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 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个 “ 惜” 字,定下了对

5、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 祖”“成吉思汗 ”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点评】 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 成体系; 本题考查对词中表达方式的把握。上阕描写,由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引出下阕议论,抒情。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 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 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 信的情怀。 本题考查诗

6、歌的炼字,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 , 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 黄鹂语未成。 不道 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 减心情。 【注】 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发:开花。 舌涩:指言语 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不道:不是说。 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 颔联 “ 乱点 ” 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7、。“ 乱” 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 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 从“ 乱” 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 第四句中 “ 平” 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 铺” 字合用,有平展、阔大 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 颈联 “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 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 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 (1)A (2)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

8、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 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 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 【分析】( 1)A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 的喜爱 ” 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 2)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 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 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 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故

9、答案为: A; 以乐景写哀情。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 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 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 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 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 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 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 一比对。 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古诗的能力。古诗的写作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联想想象、借物抒情、用典等。答题时要在熟悉诗

10、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诗歌中的 景物描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 ,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薄( b ):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 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的 情感。 (2)请结合归嵩山作和竹里馆的内容,谈谈你对“ 归” 的理解。 链接材料: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注释】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时期。 【答案】 (1)暮禽相还;凄清悲苦 (2)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 后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诗人选择“ 归” ,纵然有一 些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解析】 【分析】(1)“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的意思是 “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 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把 “ 流水 ” 和“ 暮禽 ” 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 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 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

12、上是写“ 水” 和“ 鸟 ” 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体现诗人归山 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的意思是 “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 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 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 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 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 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2)归嵩山作的“ 归” ,写明归山过程的终

13、结,点出题目中的“ 归” 字。 “ 闭关 ” ,不仅指 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 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在归去的路上心情经历了由悠闲到伤感,最终释 然的过程。而竹里馆中,也可看到诗人归隐后的生活,虽然有孤独寂寞,但更多的是 心境的澄净恬淡,由两首诗可知,“ 归” 正体现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故答案为: 暮禽相还;凄清悲苦; 示例: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此时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产生了归隐的心理,而归隐后 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生活,传递出了诗人安然闲适的心境。诗人选择“ 归” ,纵然有一些 失意无奈,但更是其豁然洒脱,宁静淡泊,

14、热爱自然的人生选择。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 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 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的唐诗

15、,完成小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 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 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 驱”“带” 两字写活了画面。 D. 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 首联的 “ 徙倚欲何依 ” 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颈联中的 “ 返” 与“ 归”

16、 ,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 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D 项有误;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 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两联都抒 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而非“ 喜悦之情 ” 。故选 D。 C 项有误;颈联中的“ 返” 与 “ 归” ,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 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选 C。 故答案为: D;C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 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体会手法和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旨 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辨析正 误。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