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5084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 (很有用 ) 及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词,说说“ 长相思 ” 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 山”“水” ,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2)白居

2、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 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 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暗示出 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 首词表达纳兰 “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解析】 【分析】( 1)这两首词的词牌都是长相思,要从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主旨 等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字数:都是36 字;句数:上下阕各有4 句话;押 韵:一韵到底;主旨: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白诗,从下阕

3、“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 闺怨词,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少妇思念丈夫,她 的心也随着流水去追随丈夫的行踪。“ 吴山点点愁 ” 用拟人化的手法,愁的不是吴山,而是 少妇。因此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纳兰诗,由“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可看出这首诗表达对故园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 ,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 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离家越远,思乡之 情越浓烈。因此,这首词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 故答案为: 一首 36 字;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 句

4、;一韵到底,有叠韵;取材上多写 相思之情。 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 愁” 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的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 念与怨恨。纳兰长相思里提到“ 山一程,水一程” ,与 “ 风一更,雪一更” 的两相映照, 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 情。这首词表达纳兰“ 思归 ” 的委婉心境。 【点评】 本题考查对有关“ 词” 的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 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

5、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 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描绘“ 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 落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2)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6、 【解析】 【分析】(1) “ 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 “ 无语 ” ,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 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据此理解作答。 (2)浣溪沙 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 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 出。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 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

7、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点评】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要抓住词句的主要意象的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 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附参考译文】 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 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 依傍

8、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3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 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 “ 八百里 ”“斫 ” 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9、(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 “ 可怜白发生 ”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 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 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 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 【分析】( 1)“ 八百里分麾下炙” 意思是 “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 斫去桂婆娑 ” 意思是 “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 ” 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 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

10、,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 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 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 ” 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 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 八百里:酒食;斫:砍; 甲词 “ 可怜白发生 ”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 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 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 明带给人民的报国

11、理想和坚定信念。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分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 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 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 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 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 头梅。 【注】 驿:驿站。 阳月:农历十月。 殊:实。 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12、 【答案】(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 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 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 【分析】 。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 明朝望 乡处,应见陇头梅。” 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 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 折梅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

13、可归,但 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 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 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 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 复归来? ” 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 孤雁独南翔 ” (曹 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 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

14、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 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 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故答案为: 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 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 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 资料人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从关

15、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本题考查分析写法技巧。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 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并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 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 ” 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 “ 不畏 ” 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

16、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 (1)B (2)诗句寄寓 “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哲理。比喻“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 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 【分析】 B 项有误, “ 闻说 ” 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 辉煌景象,选项中“ 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有误。 赏析句子,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并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 山人的双眼,面对“ 浮云 ” , “ 不畏 ” 二字,写出了态度: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 抗争。哲理: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故答案为: B; 诗句寄寓 “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的哲理。比喻“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 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