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494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给教师的成长写了 一个简洁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这就告诉我们, “反思” 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特殊要求。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育反思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人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关 注,它不仅是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教师 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有益 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反思是基本功 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师必备的“三笔字”“简笔画” “说普通话”“微机操作”一样,也是教师一项不可或缺 的基本功。一个教学反思基本功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 可能有进步。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师范学到的东西, 不去思考,不去辨

2、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 的重复,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反思”的 基本功包括: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思,对学生学习状况的 反思,对班级管理和学生家庭状况等的反思。教师要做到 课后思、日日思、周末思、月后思、期中期末思。倡导: 每周写一篇反思日记,一周提供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每 学期写一篇反思案例,每学期讲一节研讨公开课,建立一 个班学生的学习档案。对于反思发现的问题要采取:“发 现分析多角度思考寻求解决办法”。要实现 这个基本功的达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素养和 崇高的责任心,必须具有批判精神,它应是教师综合素质 的体现。 反思知得失 “教然后知困”,教师教学反思可以使

3、教师经常发现 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常思常进,愈思弥新。有经验的教师 讲一节课, 或解决一个问题,常常是辗转思考,换位分析, 事前有计划,事后有反思,得失有记录,令人感到既谦逊 又充满智慧。有这样一个小学数学老师,从事教学长达三 十多年,和她在一起谈教学反思时,她说:“我教书这么 多年,每讲课必反思,一节课下来,我要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目标?为什么? 这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为什么?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用这些方法? 本节课印象最深的环节是哪些?为什么? 感觉哪个教学环节还有待于改进?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不断地修改教案,选择最优化的

4、教学 方法,学生学起来从不费力,每次数学考试,班级名次都 在前面。” 她又谈到: 有一次, 在讲数学应用题中的“相遇问题” 时,由于方法不当,讲了两节课学生也没听明白,而且越 讲越糊涂,自己也很沮丧。回到办公室,和同科教师一起 反思,共同探讨。同行的指点,令我改变原来的教法,我 改用“图示法”讲解,一点拨,学生便明白。 她在反思日记中写到:“学生糊涂,原来是教师方法 不当,教师的高明之处就是教法的高明啊!” 反思提升自我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反思。以 谋生为手段的教书匠,常常不思而教,是“打工者”。一 个优秀的教师往往能把“反思”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 “反思”来激发自己永恒

5、进取,去点燃探索的火把。教师 要进行“反思”,首先要把“反思”当成一种自觉行为, 养成一种习惯。三尺讲台,教海生涯,传道授业,责任弥 大。每当发现自己的缺点,告别旧我,常思常新时,教师 的教育生命就像东方升起的太阳,会显得无比的鲜亮。其 次,教师要超越自我。“反思”本身就是对人、对己、对 今天、对昨天的大胆怀疑。否定过去,否定自我,跳出自 我,就能向更高处迈进。再次,“反思”又是教师个性化 的标识。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就应当广泛吸收前 人和世人的优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况且自己的反思 又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必然会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而,没有反思就

6、没 有教师个性,没有个性化的教学,也就不可能产生现代的 教育家。 教师必须反思 从目前多数学校来看,反思的理念并没有扎根于教师 的心底,这就严重影响着教师成长、教育创新和有国际竞 争力人才的培养。有的学校虽鼓励和倡导教师写反思日记, 但应付者较多,动脑筋者甚少;抄作者多,与教学实际联 系者少;空谈者多,实用价值者少。究其原因:一、教师 缺乏反思意识。唯教参、唯名人、唯他人,不自信,不敢 怀疑,没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反而更多的滋长了教师的惰 性。二、缺乏反思的环境。有的教师认为,四十五分钟后 就是大“句号”,学生写完作业就完事大结,头脑中很少 有“问号”,更谈不上反思,个别教育管理者也从没想在 学

7、校创造科研的气氛。试想,倘若教师人人不去反思,教 学如何改进?质量何以提升?怎能不误人子弟?三、教师 缺乏反思的机会。不少教师喊怨,如今做教师真忙:写教 案、讲课、改作业、写批改录、写教后记,还有家长访谈 笔记等等, 自家里的活儿根本没敢去想,那有时间去做 “反 思” ! 况且,学校也从不提供教学反思的机会,有的甚至 连反思是什么,反思包括那些内容,反思之后如何做,都 搞不明白,怎么去“反思”呀。有一位教师曾说,我参加 工作好几年了,连一次教学研讨会都没有参加过,根本就 不知道教研是咋回事,怎能提搞教学研究! 这些做法确实 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反思,它对教师的成长极为不利, 若谈改进教学,那

8、必然是一句空话,这理应是教育管理者 的责任。 教师备课的四种境界 墨子在七患中指出:“备者,国之重也。”“凡 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上 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 精。 不同的教师,素养和能力不一样,备课的境界也不一 样。同一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学识和经 验在发生着变化,其备课的境界也在变化着。教师的备课 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 “写在本上”这种境界是指把教案认真地详写在备课 本上,这是新教师常经历的。由于缺乏经验,缺乏课堂调 控能力, 有一股工作热情,又诚惶

9、诚恐, 害怕课上得不好, 又担心领导检查备课本,批评自己备课不认真。 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 当工作了一些时间后,有一些工作经验了,发现上课 时去瞟备课本实在不方便,便把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 教科书上,把需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旁批在教科书上,把 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关键的环节写在教科书上。 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 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 视导员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 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 师说: “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 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

10、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的。不过,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 材。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 备课的。” 这类教师是把教案写在心上了。这类教师对教材相当 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 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上是智慧的点拨者、思想的引 领者。要达到此境界,需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花上一辈子 的精力。 第四种境界:写在纸上 这是备课的

11、最高境界。这类教师学识渊博,所教给学 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他知识储备中沧海之 一粟。在课堂上能一语道破“天机”,切中肯綮,游刃有 余。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理论的高度、知识的深度、视野的 宽度、思维的活度,有较好的表达技巧、研究能力和较强 的创新能力。这类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上“道”,还能让学 生学会悟“道”。 在这类教师眼中,备课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 在深度解读文本,是在深度参悟教育,研究出具有 “范式” 的教学方法、 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提炼出具有 指引作用的教育理论。他们把备课中得到的灵感、参悟出 的道理、创新出的教法记在纸上,写成教育论文,甚至写 成教育专著, 进行交流、 发表,指导、引领其他教师成长, 推动教育的发展,甚至引发教育的革命。 魏书生、邱学华、陈少堂、余映潮、李镇西等就是进 入了这种备课境界的教师。第一、第二种境界的教师是在 教教材,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是在用教材,第四种境界的教 师是在写教材。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蜕去初出 茅庐的诚惶诚恐之后,备课境界由“写在本上”升到“写 在书上”之后,就停步不前了。这类教师,能当一个劳动 模范;能进入第三境界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若能 跨入第四境界,离教育家就不远了,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 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