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403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4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 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 ” 对曰: “ 安石文学行义 , 不减 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 “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曰: “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 吝于改过耳。 ” 帝然之。 (有删改) (注释) 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少与王安石游 _ 以吝故不及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等,而缺点在于 _。(

2、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A. 嫉恶如仇B. 左右逢源C. 春风化雨D. 客观理性 【答案】 (1)年轻;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 【分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 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 少 ” 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 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

3、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 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 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 何如(怎么 样) ” 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 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王安石的 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 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

4、为,吝 于改过耳 ” 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 年轻;比得上; 王安石为人怎样? 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D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 进行分析

5、。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 关的时间,要善于归纳。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6、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阡陌交通 _ 便要还家 _ 便扶向路 _ 处处志之 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构思

7、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 不足为外人道也” ,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 “ 忘路之远近 ” 开篇,到 “ 遂迷,不复得路” 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 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 甘 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注】 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甘

8、: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 (1)交错相通;同“ 邀 ” ,邀请;沿着、顺着;做标记 (2) 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 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3)C (4)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解析】 【分析】 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句意为:就 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通“ 邀 ” ,邀请。 句意为: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扶:沿 着,顺着。 句意为: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标记。 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特殊句

9、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芳草,芳香的青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句意是:芳香的青 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更不用说。 句意是:(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 朝了。 C 项有误, “ 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错误, “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反映了 桃花源人外人来打破他们安定和平的世界。 “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虽只有寥寥几句,却留给人们一个心灵休 憩的场所,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 土地平旷,屋

10、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 也勾画了一个环境优美,安定祥和,人们生活和乐幸福的理想世界。 故答案为: 交错相通 ; 同“ 邀 ” ,邀请 ; 沿着、顺着; 做标记 。 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 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C; 相似点是: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点评】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

11、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的原则,把文言 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 原文,通顺规范。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 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文章的对比阅读,答题时应注意,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 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 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附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

12、了路程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 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 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 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 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 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 小孩们个个都

13、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 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 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 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 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 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 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 我们这个地 方不值得对外面的

14、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 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 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 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链接材料】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候 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

15、 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 也。 ”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 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富,则皆泊南津, 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 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提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 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 成。 ”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 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候之议也。” 曰: “ 此君子之作也,可 以书矣! ”

16、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 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 退守一州。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 【注】 滕候: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冲:交通要 道。 虞:忧患。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予发书按图 _ 问其作而名者 _ 而不逾时以成 _ 而功未及就 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滕候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从这篇 文章中可看出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从欧阳修的偃虹堤记中,可以看出滕子京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1)打开;命名、取名;超过;完成 (2)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没停泊的地方,就都在南岸的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