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803381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 胡儿曰: “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2、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B.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 “ 儿女 ” 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 儿女 ” 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 “ 欣然、大笑乐 ”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 日中不至 ” ,可见他是办事

3、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 “ 怒” 到“ 惭 ” ,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 (1)D (2)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 【解析】 【分析】(1) A 项,太阳 /每天; B 项,通 “ 悦 ” ,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 /按时; D 项,信用 /信用。故选D。 (2) 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 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 为;而,是连接动词“ 委

4、 ” 和 “ 去 ” ,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 日中不至 ”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 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真 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

5、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 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 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可以相比。 ”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 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

6、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 了。 ”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 说: “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 貌。 ”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7、: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 太丘舍去 _ 尊君在不 _ 下车引之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 期日中 ” 而 “ 日中不至 ” 是“ 无信 ” ,“ 对子骂父 ” 是“ 无礼 ”

8、 ,可见他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 ” 之所以 “ 下车引之 ”,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 (1)舍弃;通 “ 否” ;牵,拉 (2)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 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 【解析】 【分析】( 1) 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句意为: 你的父亲在吗?不:通“ 否” 。 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2) 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句子翻译为: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

9、午;信, 信用。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 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B 项,陈元方并不是 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 君” 。D 项,“ 友人 ” 之所以 “ 下车引之 ” 是因为认识到 了自己的错误。故选C。 故答案为: 舍弃;通 “ 否” ;牵,拉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

10、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 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 “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11、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 您 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 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 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 公为官颇爱 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 矣,毋多言取困 。 ” 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或对 语问其故,狐曰:“ 彼虽下役,乃真

12、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刘乃令仆妇居 此室。狐是日即去。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 知州:官职名称。 取困:自取尴尬。 (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闻其事。闻: _ 故我不敢击公。故: _ 或对语问其故。或: _ 狐是日即去。去: _ (2)用 “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 (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 令仆妇居此室” 的原因。 【答案】 (1)听说,听闻;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离开 (2)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

13、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3)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 (4)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 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解析】 【分析】( 1) “ 闻其事 ” 的意思是:听说这件事,“ 闻 ” 的意思是 “ 听说 ” ;“ 去” 的意 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 离开 ” 的意思。 ( 2)这句话的意思是: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 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 犹”“敛”“况” 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 4)根据文中狐狸所说的畏惧刘士玉的原因来概括即可。狐说:“ 汝虽下役

14、,乃真孝妇 也。鬼神见汝犹避之,况我乎” ,可见主人是因为刘士玉是个真正的孝顺之人,狐狸鬼神都 怕她,所以让她入住以赶走狐狸。 故答案为: 听说,听闻;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离开; 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呢 ? 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 狸就让妇人住书房。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

15、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 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 破句 ” 的现象;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 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 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 与优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 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石, 但却看不到他

16、的形貌。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 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 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 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 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大 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 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 乐。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 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狐狸说:“ 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 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 刘士玉就命令这 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开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 , 字元方,曾于东都 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 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 辞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