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94521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全卷共23 小题;满分100 分) 班级姓名号数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7 分) (1),山入潼关不解平。 (2)自古逢秋悲寂寥,。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树木丛生,。秋风萧瑟,。 (6)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 (7) 次北固山下在写景、点明时令中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 (8) 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9)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分) A.植树的牧羊人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B.诫子书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 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C.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D.动物笑谈 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 美国文学家, 科普作家, 代表作有 所罗门王的指环 。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6 分) 闽江流域是我国东南区域重要的文明发祥地,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 A.di n B.dng) , 是福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江流域重峦di (A.叠 B.迭) 嶂,地理环境相对隔绝。这

3、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闽江流域文 化 甲 ( A.兼容并蓄 B.统筹兼顾),呈现鲜明的海洋文化和内陆文化双重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随福建居民的迁徒而乙 (A.传送 B.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形成 有相当影响的地域文化。 (1) 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处 _ 处 _ (2) 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 甲_ 乙_ (3) 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这样的环境为闽越古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修改句: 二、阅读( 75 分

4、) ( 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 题。 (5 分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叫,带有伤感气氛。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挂念之情。 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5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 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 分) ( 二)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

5、69 题。 ( 16 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狼

6、 )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诫 子书()(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一狼洞 其中 ()(4)盖 以诱敌() 7.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意 与日去意 暇甚 B.静以 修身投以 骨 C.非宁静无以致远 缀行甚远 D.夫君子之 行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 8. 翻译下列句子。 (6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 甲 、 乙 两 文 中 都 使 用 的 表 达 方 式 是, 乙 文 中 使 用 该 表 达 方 式 的 句 子 是,该句子在乙文中的作用 是。 (3 分) (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4 题。 (22 分) 一碗入梦林清玄 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 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 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 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 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 蝗虫、蚂蚱;地上能

8、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 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 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 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 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 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

9、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 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 耳(雷公菜) 、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 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

10、似梦, 依稀在眼前, 那美丽的颜色, 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 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开头由妻子买回大闸蟹、儿子询问大闸蟹来引出“我”对往事的回忆。 B.第段中,我们在竹子上绑小虫,做简单的陷阱,是为了捉更多的毛蟹。 C.“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疼爱子女,能将贫穷的日子经营得有滋味的人。 D.结尾段“那美丽的颜色”既指毛蟹炸熟后的颜色,又指童年的美好时光。 11. 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分) 12. 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 分) (1)请赏析第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3

11、分) (2)请赏析第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从描写的角度) 。 句子: 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 过后,烧 一鼎猪油,全都丢 下去油炸 , 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3 分) 13. 第段中,“我”为什么说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4 分) 14请概述本文行文思路。(6 分) (四)阅读下面猫的选段,完成1518 题。 (17 分)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 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 红带, 或

12、一条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 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 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 光泽的毛也污涩了。又一天中午, 我从编译所回来, 三妹很难过地说道: “哥哥,小猫死了! ”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 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立刻引起了三妹的注意,又被这 只黄色的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 要“小猫呢?小

13、猫呢?”的查问好几次。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 些亡失的预警。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 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 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 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 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 样爱猫的,对于它,

14、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这时, 妻买了一对黄色白芙蓉鸟来,挂在廊前, 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 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 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象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多。我很愤 怒,叫道: “一定是猫, 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三妹在楼上叫道: “猫在这里了。 ”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

15、 鸟的腿了, 一时怒气冲天,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 呜! ”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跳过露台、 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 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 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

16、猫的亡失,更难过 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 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 B.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从而让 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C.本文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作者细腻而浓郁的感情。第一次养猫时,我“微笑着”看,得知小猫 死讯时,“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D.在“芙蓉鸟事件”中,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暴怒武断形成鲜明对比,这为后文写“我”的 难过与后悔心情打下了基础,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中心。 16. 我家三次养猫,作者对猫的情感一致吗?有怎样的变化?(6 分) 17.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18.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