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979434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文章疏导 1. 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 荷塘; 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突出了优雅、 朦胧、 幽静之美。 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 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 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 华上写荷花之美。

2、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 续,捉摸不定。 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 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 为听觉形象, 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 “通 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 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 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 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

3、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 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 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 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 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 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 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

4、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 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 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 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 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 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 章开头,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 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 过一番澄思静虑, 便觉得自己是个 “自由的人” ; 到了荷塘, 他真正暂得自

5、由, 心系于美景, 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 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 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 脱冲突的愿望。 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 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 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 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 他自称

6、是个“中和主义者”) ,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 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 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 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 表现闲适的心情; 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 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 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

7、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 “真就是自然” (论逼真与如画 ) , “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 ) ,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 用绮丽的、 古奥的、 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 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 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 重彩, 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 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

8、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 忽暗;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 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 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 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 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 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 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