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979333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求甚解,马南邨,作者:邓拓,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文革”初期“三家村”受到残酷迫害,邓拓以死抗争。,文体:,论证方式:,论证结构:,杂文,驳论,批驳阐述立论,整体理解,学习目标:,1、了解“不求甚解”的原意意,懂得读书要“会意”。 2、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 3、学习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学会全面分析说理。,题目是“不求甚解”。有谁能告诉我,现在人们怎么理解这条成语?,“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

2、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不求甚解”之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好,不求,会意,欣然,“不求甚解”之马南邨,旧词,新意,一定要好读书,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虚心,戒“自负”,要贯通,戒“固执”,“不求甚解”之例,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诸葛亮读书法,陆象山语录,论证结构,第一部分: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1自然段) (树靶子),第二部分: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24自然段)(批驳靶子),第三部分:进一步强调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59自然段) (得出结论),引证,例证、引证,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

3、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1.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2.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 两层含义;,3.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 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4.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5.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1、作者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以诸葛亮、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理解精神实质。 对比论证法: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引用论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4、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 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名人谈读书:,英国的哲学家培根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是: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一样只从自己肚子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花花酿甜蜜。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览群书)、记(做记号)、读(书读成诵)。,朱光潜: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