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三篇》胡凤飞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9793327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三篇》胡凤飞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短文三篇》胡凤飞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短文三篇》胡凤飞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短文三篇》胡凤飞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短文三篇》胡凤飞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三篇》胡凤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三篇》胡凤飞(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阅读1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 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 3.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4、“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5、帕斯卡尔为什么把人比作“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6.信条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

2、者强调了什么?,4,热爱生命,蒙田,5,作者简介,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一译蒙台涅。加斯科涅郡人,出身于新贵族,祖上是波尔多的富商。蒙田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国,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写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2卷,于1580年出版。,6,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第一段:从“度日”谈起,阐释了对生命的认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过渡,导出第三段。 第三段:揭示生的本质即死,表达更加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7,研读

3、第一段,1.作者觉得热爱生命就要如何对待生活? 2.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哲人”的有什么不同?,“哲人”认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我却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要热爱生活,“坏日子”要飞快地过,好日子要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8,3.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生命”对人是公平的,人人都有,又和“度日”呀,“光阴”呀,密不可分,但是,面对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作者深知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态度。从这入手,会使人感觉:浅

4、显、熟悉、亲切,其后就会自然的一步步的接受作者的观点。,9,研读第二段,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作者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他引用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说明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10,研读第三段,“我”热爱生命,但为什么“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11,3.“生之本质在

5、于死。” 这句话怎么理解? 4.“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12,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帕斯卡尔,13,整体把握,第一部分(第1段):人与自然界的万物区别开来的主要标志是人能够思想。 第二部分(第2-4段):提出“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观点。 第三部分(第5段):指出人追求自己的尊严,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4,重点研读,1.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2.“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6、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因而说他是“苇草”,但人又能思想,这是别的力量所无法摧毁的。,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15,3.帕斯卡尔为什么把人比作“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以“苇草”为喻,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16,文章小结,内容总结: 文章的核心观点: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文章主旨: 人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人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17,信

7、条,富尔格姆,18,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 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触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9,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了什么?,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六条理念。 作者特别强调十六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20,2.富尔格姆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