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一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8622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编辑 特色专项训练一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 ( 时间: 45 分钟,分数:40 分) 一、语言基础(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 ) ,工部郎 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_甲_( 建筑 / 构筑 ) 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及其周边地 区即因此得名。小亭自落成之日起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 l i ) ,被 _乙 _( 誉为 / 喻 为) “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褉 ( q) 之地”, 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

2、为必游之地。清代 200 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胜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 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 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 太白醉酒 刘海戏金蟾( chn ) ,亭上有 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 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有一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 弥陀共一龛 ( kn ) ”,为清人林则徐 _丙 _(拟就 / 拟作 ) 。亭间悬有一联:“慧眼光中,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 风”,乃今人所书。另一联“烟藏古寺无人到, 榻倚深堂有月来”是翁方纲所撰 ,

3、 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 写。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睐 ( l i ) 白月清 风 B修褉 ( q ) 长胜 不衰 C金蟾 ( chn ) 享 誉经久 D一龛 ( kn ) 所撰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看满目花红柳绿B有姹紫嫣红相伴 C开半亩红莲碧沼D来三春莺歌燕舞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构筑喻为拟作 B构筑誉为拟就 C建筑誉为拟就 D建筑喻为拟作 二、语言运用(8 分) 4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选择另外的自然现象再写两组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表达与画线句子同样的哲理。

4、(4 分) . 可编辑 直到几十年以后我才体会到:云彩愈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 璨多彩的。 答: 5阅读图表,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您最期待的小康社会景象”调查图表 ( 摘自 2016 年“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 (1) 图表显示: ( 不超过 20 个字 ) ,这与国家近期提出的“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求相契 合;中间“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等七项指标逐次降低; ( 不超过 20 个字 ) 。(2 分) (2) 受访者对“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和“尊严体面的生活状态”这两个指标的“期 待”情况,可以反映出两个现实问题: ( 不超过 50 个字 )

5、。(2 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 2016济南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 题。 秦汉、 唐宋、 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 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 哥特式教堂等。 而中国的大 都是宫殿建筑, 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 住的中心, 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 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 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

6、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 是说, 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 祈求上帝的保护。 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 . 可编辑 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 井井有条。它不是 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 逶迤 交错, 气势雄浑。 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 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

7、从先秦起, 中国建筑 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 绘画、雕塑 ) 。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 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 。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 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 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 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 趣味盎然、 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 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

8、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 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 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 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 帆影江波 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 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 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 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 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 林( 道) 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 儒) 罢了。 ( 选自美的历程) 6下列各

9、项中,不 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 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 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 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 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10、是( )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 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 可编辑 B 论语 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的“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 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 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 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11、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 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 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 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 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四、古代诗歌鉴赏(8 分) 9( 2016青岛高三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

12、的题目。 摄山 注 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摄山: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北,公元1659 年,诗人客居南京时,到此游览,有 感而作。 (1) 颈联“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的含意是什么?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4 分) 答: (2) 沈德潜用“天机自流,岂关人力”八字概括出此诗“自然”的特点。请分析这首诗 是如何表现“自然”这一特点的。(4 分) 答: 五、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氓 中 女 主 人 公 追 叙 自 己 早 起 晚 睡 、 每 日 操 劳 的 婚 后 生

13、 活 的 句 子 是 “_ ,_ ”。 . 可编辑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 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 ,_ ”。 (3) 韩愈在师说中点明一般士大夫因老师地位不同而从师的心理不同的文句是 “_ ,_ ”。 参考答案与解析 特色专项训练一 1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和字形的能力。“禊”应读x;长 胜不衰长盛不衰。 2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认知能力。根据下联中的“一堂”推断,上联应 为“半亩”或“三春”,故排除 A、B两项; 再根据“白月清风”的结构形式推断,C项“红 莲碧沼”最符合要求。 3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

14、用词语的能力。建筑: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 。构 筑:建造;修筑。誉为:称赞为。喻为:比喻为。拟就:起草完成。拟作:模仿别人的风格 或假托别人的口吻而写的作品。根据语境,甲、 乙、丙三处应分别填“构筑”“誉为”“拟 就”。 4 解析 首先解读画线句子:从结构上看, 有四个分句, 每两个分句间, 是条件关系, 有关联词“才”连接;从内容上看,表达的是“愈艰难便愈灿烂”的哲理。其次展开联想, 从大自然中选择适合的现象,来说明这个哲理。同时注意句式的一致。 答案 天气愈冷,冰花才愈漂亮。在严寒中凝结的冰花,才是晶莹多姿的。溪流愈跌 宕,浪花才愈美丽。在大浪中飞扬的浪花,才是灵动活泼的。 5 解析

15、 解答图表类补写题, 关键就是认真研究分析图表内容和画线处上下文的内容, 根据图表和补写句子的要求来确定所补写句子的具体内容。 答案 (1)“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排在首位“尊严体面的生活状态”则排名垫底 (2) 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民众对小康社会的理解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或:民众较 少顾及对更高层次生活状态的追求) 。 6 导学号: 27592121 A 解析 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 念历代高僧,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 7C 解析 C项说法绝对, 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 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 8B 解析 B项曲解文意,原文

16、是“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 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 9 导学号: 27592122 (1) 解析 理解“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的含意,需要 抓住“积翠”“空明”;分析情感,可结合背景,推知本诗写的是羁旅之情。 答案 开门后看见松树的影子苍翠欲滴、堆积交横,地下的月光有如一泓潭水,清 . 可编辑 澈透明。抒发了游子的旅思乡愁。 (2) 解析 解答此题要通过概括分析景物描写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作者运用的表 现手法。另外,这些景物的描写又是以时间为序去安排的,属于层递式的结构。 答案 写景自然。全诗描摹自然界的真实景象,寄寓个人内在的情感,不露人工痕 迹,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层递自然。诗人以时间顺序逐步推移,依次写夜初、夜半、拂 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