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四册全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86124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四册全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四册全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四册全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四册全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四册全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编辑 经济生活常见命题角度及必背答题术语 命题热点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主观试题从设问看,主要是从“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角度设置问题,偶 尔也从“是什么”角度命题。经济生活知识点考查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开放等;同时,还有第一单元的消费、第二单元的企业经营、第三单元的收 入公平和财税问题。试题都是贯彻贴近时政、贴近生活的原则,往往围绕时政热点和生活焦点分析 问题。 临考嘱托 (1) 一定要重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的考查,例如:公司的经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分配公平、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等。对于主干知识一定要

2、适度扩展 构建知识体系、挖深学会变通运用。 (2) 把握教材整体的知识结构,如第一单元主要指向消费和交换,第二单元主要指向生产,第三单 元主要指向分配,第四单元指向是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前三单元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 都在第四单元的体制环境下解决,换句话说, 第四单元知识与前三单元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可以相 互补充、相互调用。 (3) 注意总结经济生活中原因依据类、影响意义类、措施启示类、图表类等主观题的解答要求或技 巧,把握解答这些题目的基本思路。 一、经济措施分析之一企业角度 1企业要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企业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

3、形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3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 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 形成竞争优势。 ( 创 新、科技和管理) 4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诚信、品牌 ) 坚持 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5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 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 规模 ) 6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 素质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方式 ) 提高劳动 生产率,以较

4、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效 益) 8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 ) 积极利用 世贸规则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利用世贸规则 ) 9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出口 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开发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外 贸出口 ) 10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 府和社会公众

5、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经济措施分析之二个人角度 1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 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 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劳动者 (1) 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国 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 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6、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 人才;适应国家形势,积极进行创业。 3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 保险、储蓄存款、购买债券。 4纳税者: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履行依法诚信纳税的义务,行使好监督税收征管和使用的权利。 三、经济措施分析之三国家角度 1生产领域 (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经 济实力。 (2) 运用市场经济的两只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宏观调控。 (3) 加强法治建设和信用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 (4)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调 控经济运行。特别是经济手段( 财政 / 货币 / 消费 / 对外政策 ) (5) 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则、社会保障制度) 。 (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7) 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8) 时政举措 (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2分配领域 (1)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 坚

8、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结合 ) 。 (3) 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缩小 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 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5)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6) 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3交换和消费领域 (1)

9、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 (2)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3) 大力发展经济,优化家庭消费结构,提高人民消费水平。 (4) 倡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5) 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 4对外经济领域 (1)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2) 加强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 . 可编辑 (3) 坚持独立

10、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双边贸易,反对 不等价交换,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 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5) 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外贸易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6) 熟悉和运用世贸规则,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四、经济意义分析国家、企业、个人角度 1国家 (1)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有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 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5) 有

11、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 康奋斗目标的实现。 (6) 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 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 (7) 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有助于充分发挥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 有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 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0) 有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 综合国力,

12、实现共赢、多赢。 2企业 (1) 有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2) 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3) 有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 有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有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3个人 (1) 有助于增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有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和创造性。 (3) 有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3、 (4) 有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 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五、价格问题原因与措施 1价格变化的原因 (1)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 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 低。 (4) 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 格。 (5) 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 会总供给和总需

14、求,保持物价稳定。 (6)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1) 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 ,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 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影响生活 ) (2) 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 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宏观经济发展) (4) 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影响生产 ) (5) 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3稳定物价的措施 (1) 国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

15、生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 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 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价值决定价格 ) 面向市场调节生产,优化产业( 产品 )结构。 企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3) 个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 六、消费问题原因与措施 1

16、原因 (1)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2)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 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4)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措施 (1) 国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政府要完善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 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 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 认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