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85985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2014届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高三教学测试(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4 年 3 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2 页,选择题部分1 至 7 页,非选择题部分7 至 12 页。满分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

2、题目要求的。 适宜人口是指人口数量与其资源、环境和产业经济条件相互匹配,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人口 规模。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三大产业适宜人口与实际人口图,完成第1题。 1下列有关该地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B面临的人口压力不大 C应增加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D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读锋面附近温度垂直分布图,气温由T5向 T0降低,完成第2 题。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300 200 100 45.15 10.12 26.99 153.25 169.41 267.22 实际人口 适宜人口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T0 T1 T2 T3 T4 T5 地面 2下列关于图

3、示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多呈下沉气流B处暖锋过境前,气温较高 C处大气垂直方向相对稳定D处于冷锋锋后,正值暴雨 读淮河流域水稻生长期间的降水、日照、温度适宜度分布图,适宜度数字在01 之间,越 高越有利水稻生长,完成3、4 题。 3影响水稻降水适宜度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 C夏季风D植被 4据图分析,水稻气候适宜度最弱的区域是 A甲B乙C丙D丁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5、6 题。 降水适宜度 0.400.49 0.370.40 0.320.37 0 150 300km 降水适宜度分区 0 150 300km 日照适宜度 0.780.88 0.730.78 0.640.73 日照

4、适宜度分区 温度适宜度分区 温度适宜度 0.920.95 0.900.92 0.840.90 0 150 300km 0 150 300km 甲 乙 丙 丁 气候适宜度分布区 第 3、4 题图 第 5、6 题图 40 108110 河 黄 断层 河流 图例 沙漠 阴 河 鄂尔多斯高原 套 平 原 山 山 脉 5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风力堆积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6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 地下水位高蒸发大降水少地势平坦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AB CD 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如图),

5、已成 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据此完成第7-8 题。 7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8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下图是我国汉江与淮河流域界线附近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 题。 第 7、8 题图 第 9、11 题图 灌溉区 (上游)(下游) 水库 流域界线城市 B 30 15 0 1月 200 100 降水量 (mm) 平均气温 () 12 2 11 3 9 10 7 8 6 5 4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200 160 120 80 40 0 (mm) ()

6、 降水量 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25 降水量 (mm) 10 15 20 5 0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9 -10 0 10 20 月 气温() 140 (mm) ()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3 5 7 9 11 (月) 降水量 气温 A C D 9流经灌溉区的河流总体是 A流向东南B流向西南 C流向东北D流向西北 10四地最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 AB CD 11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大于春分日的地区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接近 A 34B 44 C 54D 64 非选择题部分(共160 分)

7、 注意事项: 1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36 (30 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欧洲多瑙河流域示意图 丙 乙 甲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00 1000 200 200 50 102030 河 流 城 市 图 例 200 等高线 水 域 铁门 水力枢纽 第 36 题图 材料二: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 滑雪天堂 ” 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 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材料三:下表为图中三座城市

8、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 ( 1)与乙城相比,甲城降水量的特点是、, 简述其成因。 (12 分) ( 2)说出多瑙河在丙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 分) ( 3)分析铁门附近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10 分) 37 (26 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诺姆瑟城镇化规律指出:第一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发展速度 缓慢。第二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至 70% 之间,由城镇发展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第三 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 以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回落并趋于稳定,一、二、三产业所占比 重分别为10% 以下, 30% 左右和 70% 以上。

9、 材料二: 2010 年沈阳市的城镇化率为71.6%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9%、 50.4% 、44.7% 。 材料三:我国某地区示意图。 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月11 月12月 甲城106.4 95.1 105.8 85.3 75.6 53.2 26.8 80.8 98.6 153.0 110.5 81.1 乙城49.3 44.4 49.5 58.8 70.7 90.4 66.4 51.2 51.4 40.3 54.3 57.5 丙城32 31 29 38 55 63 52 51 40 33 52 40 第 36 题表 第 37 题图 100

10、 100 100 100 200 42 41 122123 沈阳 河流 水域 100 城市 省界 铁矿 煤矿 城区 沈阳近海经济区 图 例 等高线 100 铁路 (1)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 6分) (2)以诺姆瑟城镇化规律为参照,评价2010 年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工业化与城镇 化发展之间的状况。 ( 8 分) (3)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简析沈阳近海经济区的优势条件。( 12 分) 2014 年高三教学测试(一) 文科综合测试参考答案20143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4 分,共 1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C C D A A B B B D C

11、 非选择题部分(共6 小题,共160 分) 36. (30 分) ( 1)降水总量大(2 分) ;降水季节变化大(2 分) ;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2 分) 。 位于沿海地区,冬季西风带来了丰富水汽(2 分) ;受地形阻挡,水汽抬升,多地形雨(2 分) ; 夏季受副高控制,多下沉气流,降水少(2 分) 。 ( 2)逐渐变多(2 分) ;冬季以降雪为主,气温低,流量小(2 分) ;冬季至春季,气温回 升,冰雪融水增多(2 分) ;降水量有所增加(2 分) 。 ( 3)河流水量大且稳定(2 分) ;地处峡谷,落差大(2分) ;易于建坝,工程量小(2 分) ; 先进的技术作保障(2 分) ;周边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2 分) 。 37. (26 分) ( 1)地势低平(3 分) ;北、东、西侧较高;中部和西南部较低(3 分) ( 2)第一产业较为合理(2 分) ;第二产业比重偏高(2 分)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 分) ; 沈阳城镇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2 分) 。 ( 3)靠近省会城市沈阳,有城市依托(2 分) ;靠近沿海,有海运优势(2 分) ;周边铁 路密集,陆运交通便利(2 分) ;土地资源充足且廉价(2 分) ;多条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2 分) ;周边煤炭、石油资源丰富(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