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8508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挚 痛( zh )殷 红( yn)小楷 (k i)热泪盈眶 (ku ng) B气氛 ( f n)嗥 鸣( h o) 诲 人不倦( hu )悲天悯 人( n) C污秽 (hu )燕 山( y n)万丈狂澜 (l n)血 气方刚( xi ) D 震悚 (s n)粗拙 (zhu) 海市蜃 楼( sh n) 如释 重负( sh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屏嶂绞肉字贴群蚁排衙 B镐头踱步响午一泻万丈 C商酌默契鸿濡风餐露宿 D 孱头猥琐鲁莽至死不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2、考场上静悄悄的,一片小心翼翼 的景象,大家都埋头努力解答着试题。 B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 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 妨碍别人。 C市民秩序井然 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 的楷模,毛主席还曾经发出“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B 在即将到来的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扬自身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C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直接骑回家甚至恶意破坏等诸多 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D

3、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 2 页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 但手熟尔。 ” 康肃忿然曰: “ 尔 安敢轻吾射! ”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5下列加

4、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康肃忿然 (忿然:气愤的样子) B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 C笑而遣 之(遣:派遣) D 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尝射于 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尔 安敢轻吾射惟手熟尔 C但 手熟尔但 当涉猎 D 徐以 杓酌油沥之蒙辞以 军中多务 7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 “ 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 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 “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难道不精湛吗?” C“ 乃

5、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 “ 老翁竟然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 (然后) 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 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意思是: “ 康肃公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 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做了比较粗 略的描述。 第 3 页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 动地表现了出来。 C文末写道 “

6、康肃笑而遣之 ” ,康肃公的 “ 笑” 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自嘲,“ 笑 ” 和“ 遣” 也 表现了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D 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 无他,但手熟尔 ” ,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 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 ,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句子默写 9名句默写。 (1)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 (2)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 (4)请选择杜牧泊秦淮或者王安石登飞来峰其中一首古诗默写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在我的印象中, 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

7、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边墙 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 花形与菊 花一般大小, 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 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 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 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竟然全长得一副 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 的东西。 也曾见识过

8、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 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 硕壮实, 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 第 4 页 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石阶 缝隙, 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走道之间,只要 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 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 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 上一年长得更

9、茁壮,更旺盛。 那些生长在路道和台阶之间的蒲公英,为了避开行人的践踏和伤害,全都卧石而生, 伏地而长。为了生存,它们刚一破土,就懂得向大地匍匐,懂得以一种隐忍和有度的伸曲来 保护自己。 这些生存在极其艰辛困苦甚至几近绝境的不毛之地的蒲公英,首要的课题就是想 方设法地存活下来,然后长叶开花,繁衍后代。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 若教 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的美艳,没有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的喧 闹,也没有海棠 “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的得宠。 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 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为

10、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每当看到这些卑微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同时, 我又惊异于同一类型的生命,处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它们所呈现的生命状态竟有如此的区 别和差异。草木无性亦有性,世人有知亦无知。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 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面对充满诱 惑而又浮躁的社会现实,倘若我们在羡慕那花天酒地、一掷千金的富贵生活,沉湎于碌碌无 为、得过且过的平庸日子,哀叹社会不公、自己又怀才不遇时,想想那蒲公英,它会是一帖 清热降火的良药,使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将心态变得平和一些,心灵变得洁净一点。 10卑微的蒲

11、公英具有哪些“ 生命内涵 ” ?请分点简要分析。 11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 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粒。 (2) 蒲公英在自己阴翳的心坎上引进阳光,在灰白的生命里添上亮色,而人却制造出桎梏, 把自己牢牢地禁锢在狭小的世界里。 12第段写 “ 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 和“ 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 ,其作用是什么? 第 5 页 (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

12、,或如捉 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 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对于竹子, 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 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 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 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 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 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13、。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 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 我一直 在书桌前, 挺直身子, 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 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 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 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 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 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 空中比划一番,

14、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 当我们给予它生命, 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 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 生活的漩涡里, 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 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 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

15、月或者 秋收正午, 只要有了它, 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 醒来则投入劳作。 第 6 页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 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 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 他依然握一支竹 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 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 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

16、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 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 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 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 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 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 竹子终身只 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 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 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 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 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 体吧。父亲来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