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778742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0 2020 年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90 分钟 100 分 一、用“ ”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3 分) 逊 色(s nx n)投降 (jingxi ng)骚 人(s osho) 弯曲 (q q) 叶柄 (b ngbn) 占 领(zhnzh n) 二、读拼音,写词语。 (8 分) 蟋蟀 xun z()在 co chng()南墙下建造 zh zh i()。它 f i l()地一点一点地去挖掘,建成的w sh()非常 sh sh ()。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 还能 qi o ji n()它在 zhun x n()地弹琴呢。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

2、母, 1.5 分) 1. 题 西林壁()A. 题目B. 标题C. 书写,题写 2. 可怜 九月初三夜 ()A. 怜悯B. 可爱C. 值得怜悯 3. 梅雪争春未肯降 ()A. 下降B. 降落C. 服输 四、照样子,给动物找家。(3.5分) 狗( 窝 ) 鼠( ) 鸟( ) 鱼( ) 虎( ) 牛( ) 猪( ) 马( ) 五、读句子,找出句中的错别字画上“”,并在括号中改正。(3 分) 1. 他选择住扯非常镇重。 ( )( ) 2. 箱子都跌在一起, 找不到一点儿缝细。 ( )( ) 3. 幕色降临,我必需赶紧回家,否则妈妈会担心的。( ) 2 / 10 ( ) 六、选词填空。 (2 分) 平坦

3、平整 1.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 2. 房屋后面是一片碧绿 ()的菜田。 功夫工夫 3. 老人技艺超群,一会儿()就做了一件漂亮的泥塑作品。 4. 昆虫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弃去毫不可惜。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 分) 1. 蟋蟀和其他昆虫不同,它不肯随遇而安 。(用加点词语写一 句话) _ 2.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住墙。 (用几个连续的动词写句子) _ 3.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成反问句 ) _ 4. 它的工具是那样瘦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修改病句 ) _ 主题训练营 (20 分) 八

4、、把诗句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填字母, 5 分) 3 / 10 A. 可怜九月初三夜, _ 。 B. 不识庐山真面目, _ 。 C. 梅须逊雪三分白, _ 。 1. 看到新月初升的夜景,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 “_”。 2.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因为某些因素,认识不够全 面, 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正如苏轼所说的“_”。 九、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0 分) 1. 现在是八月,大街上有的人穿着背心,有的人穿着毛衫,正应 了“_ ”这句话。 2.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_写的一篇观察笔 记, 全篇采用了 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蟋蟀 _、 _ 的精神。 3.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

5、,诗中“ _ , _ ”启示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 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4. 秋天到了,接连下了几场雨后,妈妈让我穿上了保暖内衣,还 告诉我: “_。 ” 与气候有关的谚语我还知道:_ 。 十、语文实践。 (5 分) 1. 从右图可知,世界爱眼日是每年的_月 _日。(1 分) 4 / 10 2. 写作业时,你的同桌的眼睛都要贴着书了,这样继续下去,肯 定会影响他的视力。 请你给他提出两条保护视力的建议。(2 分) (1)_ (2)_ 3. 请你为世界爱眼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 分) _ 读写展示台 (51 分) 十一、课内阅读。 (12 分)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 但是

6、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 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 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 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 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 分) 光滑()湿润()复杂()渺小() 2. 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7 分) (1)这段话中,“屋子”指 _ ,“主人”指 _ _,“工具”指 _ 。 (2)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是 _、_、_、 _。 3. 联系全文,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 且称其为“伟大的工程” ,这样说是否有点夸张呢?为什么? (3 分) 5 / 10 _ _ 十二、课外阅读。 (14

7、分) “虫国杀手”螳螂 静静地待在草丛中, 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前, 仿佛正在 虔诚地祈祷 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螳螂的形象。然而,它却 是不折不扣的 “ 职业杀手 ” 。当其他昆虫进入它的攻击范围,它先 前那“ 虔诚” 的形象便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硕大的眼中闪出咄咄 逼人的凶光,死死地盯住移动的猎物不放。一旦时机成熟,两把 大铡刀似的前腿便如箭一般弹射出去,重重地扣在猎物身上, 猎 物来得及做的不过是抽搐(ch )几下或挣扎一阵。 接下来,螳螂会 用它那并不十分起眼的 “ 小嘴” ,一点一点地把猎物肢解、吞噬(s h ),直到只剩下一些对螳螂来说实在没有什么价值的器官,比如 一节触须,一段

8、跗 (f )肢,或是一小片翅膀。 螳螂凶残,但又美丽,形态千奇百怪。在温带地区,螳螂种 类相对较少,体型较为简单;但在热带地区,螳螂的种类就丰富 多了,体型也变得怪异复杂, 而且个个都是高超的伪装大师,( )植物的花、叶、枝、树皮()是它们模仿的对象。 有了巧妙的伪装, 螳螂只需静伏不动, 不管天敌还是猎物都很难 发现它们。 螳螂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有合适的温度和较为丰富 的食物来源,螳螂 ()可以过得逍遥自在。在我国,已知的 6 / 10 螳螂种类有 100多种,全世界大约有 2000种螳螂,它们()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个个都是地地道道的 “ 虫国杀手 ” 。 1.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9、语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3 分) 无论都因为所以只要就 虽然但是 2. 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 分) (1)恭敬而有诚意。() (2)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 短文中提到的“职业杀手”指的是_。(1 分) 4. 阅读短文的第 1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螳螂捕 杀猎物的过程写得如此生动?(2 分) _ 5. “螳螂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中的“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 么?(2 分) _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螳螂主要是用它那并不十分起眼的“小嘴”捕杀猎物的。 B. 螳螂种类丰富,全世界大约有2000 种。 C. 螳螂拥有高超的伪装术,所以天

10、敌很难发现它们。 7. 针对短文第 1 自然段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2 分) 问题:_ 7 / 10 解答:_ 十三、快乐习作。 (25 分) 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的风,夏天的雨, 秋天 的云,冬天的雪只要细心观察, 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 无处不有。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 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400 字左右。 8 / 10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 二、选择操场住宅费力卧室舒适瞧见专心 三、1. C2. B3. C 四、洞巢塘穴棚圈厩 五、1. 扯镇址慎 2. 跌细叠隙 3. 幕需暮须 六、1. 平坦2. 平整3

11、. 工夫4. 功夫 七、1. 示例:随遇而安的他对生活无太多奢求。 2. 示例:我回到家,放下书包,就连忙去洗手准备吃饭。 3. 难道这座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4. 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八、A. 露似真珠月似弓 B. 只缘身在此山中 C. 雪却输梅一段香 1. A2. B 九、1. 二八月,乱穿衣 2. 法布尔拟人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3.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示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9 / 10 十、1. 66 2. 示例: (1)少看手机和电视。 (2)读书写字时端正姿势,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

12、的距离。 3. 示例:擦亮心灵之窗,开阔全新眼界。 十一、 1. 粗糙干燥简单伟大 2. (1)蟋蟀的住宅蟋蟀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 (2)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 不夸张。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挖掘的工 具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后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工程 比,反差很大。而且设计的住宅既舒适又安全,相比较而 言,它的住宅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 十二、 1. 无论都只要就虽然但是 2. (1)虔诚(2)咄咄逼人 3. 螳螂 4. 因为作者观察细致,准确地把握住了螳螂捕杀猎物时的动 作特点。 5. 不能去掉,因为“几乎”一词点明了螳螂的分布范围,不 是全世界各地都有,去掉后表达不够严谨。 6. A 7. 示例:螳螂“虔诚”的形象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螳螂静静地待在草丛中,将两条前腿合起来举在胸 前,仿佛正在虔诚地祈祷。 10 / 10 十三、思路点拨:写好本次作文,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对生活 中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写作 时,事物的变化过程要详写, 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例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