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秋行政管理new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9760846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秋行政管理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2秋行政管理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2秋行政管理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2秋行政管理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2秋行政管理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秋行政管理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秋行政管理new(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农村就业培训与服务体系研究内容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全球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农民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蓝田县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全县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保障可靠、常态长效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根据就业结构随之不断的调整和深化,用工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经济结构的改变,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劳动力的急速增长,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如何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

2、置,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有助于推动当前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发展。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就业培训 农民增收 经济发展论文提纲一、劳动就业的现状1、是依托厨师之乡为平台,打造劳务输出品牌。2、是发挥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帮扶困难群体就业。3、是贯彻落实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全民创业。二、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结构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2、工业化程度低,制约了就业的发展空间。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扩展出现瓶颈4、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凸显5、农民工就业质量不高6、重视程度不够,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有待加大 三、建立农民工就

3、业服务体系、实现充分就业的对策及建议1、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2、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3、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4、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措施,重点解决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6、创新就业形式,突破就业和再就业难题7、开发地方资源,拓宽就业空间一、劳动就业的现状农村劳动力构成比较复杂,知识结构单一,年龄跨度大,从18岁到50岁不等,掌握技术的农民工比例小,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体力,务工收入难以抵销物价上涨的差价。但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县有企业的自身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县级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建立健

4、全劳动者就业机制,提高功能完善、保障可靠、常态长效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把加大培训、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以蓝田为例,据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总人口6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5万人,非农业人口5.3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约 15万人。蓝田县把加大劳务输出作为提高农民收入采取有力措施,初步建立了劳动者服务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安置好农民工,努力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1、是依托厨师之乡为平台,打造劳务输出品牌蓝田县把“蓝田厨师”当做劳务输出的知名品牌和“金字招牌”,大力开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厨师之乡”的传统

5、产业优势,不断提升“蓝田厨师”劳务品牌的知名度,以“中国厨师之乡”和“蓝田厨师”品牌为依托,继续挖掘和丰富“蓝田厨师”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和发展烹饪文化。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厨师产业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同时根据实际,对部分山岭地区、家庭困难的学员预先进行免费培训,调动了山岭地区学员的积极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计划地吸收到劳务输出大军中来,利用品牌效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厨师培训资源,拓展发展空间。2、是发挥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统筹管理和协调全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发挥县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渠道。蓝

6、田县职业介绍所托管档案1320余人,为1580多名灵活就业人员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540多万元,代办退休手续70人,介绍“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200余人,“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消除一户,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3、是贯彻落实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类创业主体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发展个体经营和第三产业,形成全民创业的局面。目前为止,审核发放再就业优惠证 2717人,350余名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税费减免200多万元。2009年全县劳务输出673

7、7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315元,比2008年增长500多元。二、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从面临的形势来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靠体力劳动,务工收入比较低;劳动者目光不够长远,只求眼前效率,自费投入培训的力度不够大,抽时间参与培训的人数不多;县乡扶持资金不足,对培训的劳动力层次比较低、培训时间短,难于全面掌握应掌握的生存技能,与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相差甚远。以上种种原因都将影响劳动力就业转移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经过我们的深入调查,客观分析,存在这种现状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经济发展滞后,劳动力结构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扩展面积严重受到制约,建设资金短缺,社

8、会整体发展不充分,县域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就业岗位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县内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少,具有规模的民营、私人企业不多,社会吸纳能力小,极大的影响了它们作为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大部分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技能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简单的劳动领域人员过盛,而有一定技能,特别是高技能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人多、人才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劳动力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全县每年新增劳动力60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共计3361人,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26824人,使蓝田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形势不容乐观。2、工业化程度低,制约了就业的发展空间由于经济落后、建设资金短缺等原因,对

9、蓝田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县域内工业发展滞后。全县企业从数量和规模发展上都很有限,大型企业很少,极大的缩小了就业再就业的容量,制约了就业再就业的发展空间。据调查显示,在蓝田县工业园的大部分企业,很少吸收蓝田当地人员就业,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效益不好,很多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不能带动当地就业;另外就是企业所需要的人员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待遇相对较低,无法吸引到所需相关的人才,导致蓝田当地的一些人才外流。3、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扩展出现瓶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下岗失业人员在择业观念上存在一定误区:一是缺乏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等政府救济的观念;二是缺乏自我培

10、养,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是自己主动参加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而是等有关部门动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三是受旧观念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民特别是年轻人存在不愿吃苦,怕干“不体面”的活,不愿看人脸色。4、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凸显据统计,蓝田县每年初中生毕业约8200人、初中升入高中的人数为4945人,高中生毕业约4700人,有将近4000人走入社会成为新的劳动力。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大部分青年无技能,无工作经验,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灵活就业比例大,权益难以保障,就业环境较差,就业质量不高,农村青年占外出务工人数的60%,大部分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工作每周超过48小时,甚至50小时。许多

11、80、90后青年存在着眼高手低思想,缺乏劳动技能,大多数喜欢在娱乐场所打工,对生活的奢望很高,生活成本几乎抵消了工资收入。5、农民工就业质量不高目前,我县有很大一批农民工通过打短工、季节工、小时工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就业。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中,有的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工资收入不够稳定,有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落实,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农民工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农村劳动力从事体力和低技能工种较普遍,缺乏专业技术,在劳动力市场中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培训力度,但全县宣传力度和培训力量仍显不足,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劳务输出之间仍有脱节现象。从就业形式来看

12、,灵活就业、弹性就业人数将逐年增加。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因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不相适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通过灵活、弹性、非全日制的方式实现再就业。6、重视程度不够,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有待加大政府对就业的概念模糊,范围狭窄,少数部门片面地认为就业再就业是劳动保障部门一家的事情,工作主动性不高,部门协调难度较大。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大。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中缺乏强有力措施。一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是一项新的贷款业务,涉及部门多,业务环节多,农民创业贷款担保人难找,使有志于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能够尽早享受到

13、这一优惠政策。二是农村地区就业服务手段和基础建设依然薄弱,导致本地区就业人口向市区城区的流动,进一步加剧了就业人口的不平衡,加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三、完善农村就业培训与服务体系的对策及建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工业经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市场匹配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反过来说,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又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本积累的加速和工业化规模的扩大以及三产的崛起,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必然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

14、农村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用现代化经营模式管理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对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要求,已促进中国的农业生产正在从传统型向现代化分化。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劳动力是城乡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使者,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积累了巨大的人力资本,成为培养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主要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大培训,创造各种就业机会,逐步建立以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部门为主导,社会职介机构为补充,民间自发外出务工为依托

15、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扩大劳务输出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输出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输出效果,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培训机构公示制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积极落实国家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类自主创业。1、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市的顺利转移,劳动力的素质提升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整合培训资源,进一步规范各类培训机构,建立科学系统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

16、照“先培训后输出”的工作思路,结合劳动市场竞争优势,发挥职业技能开发集团的作用,抓住“蓝田厨师”、“玉雕”、家具制造等特色培训以及计算机应用、家政、电气焊、汽车修理、室内装修等需求量大的专业培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灵活培训方式,因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农村务工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利用农闲、输出前和农民返乡等各种时机开展培训,使培训内容多样化、本土化、通俗化,农民工易于接受,在灵活中体现“动”,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扩大农民工就业门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形式、立体式进行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