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燃气输配系统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9760790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燃气输配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6 燃气输配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6 燃气输配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6 燃气输配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6 燃气输配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燃气输配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燃气输配系统(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燃气输配系统 6.1 一般规定6.1.1 本章适用于压力不大于4.0Mpa(表压)的城镇燃气(不包括液态燃气)室外输配工程的设计。6.1.2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一般由门站、燃气管网、储气设施、调压设施、管理设施、监控系统等组成。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设计,应符合城镇燃气总体规划,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做到远、近斯结合,以近期为主,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方案。6.1.3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压力级制的选择,门站、储配站、调压站、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燃气供应来源、用户的用气量及其分布、地形地貌、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经过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文案。 城镇燃气干管的

2、布置,应根据用户用量及其分布,全面规划,宜按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进行设计。6.1.4 采用天然气做气源时,平衡城镇燃气爱逐月、逐日的用气不均匀性,应由气源方(即供气方)统筹调度解决。 需气方对城镇燃气用户应做好用气量的预测,在各类用户全年的综合用气负荷资料的基础上,制定逐月、逐日用气量计划。6.1.5 平衡城镇燃气逐小时的用气不均匀性,除应符合6.1.4 条要求外,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尚应具有合理的调度供气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调度气总容量,应根据计算月平均日用气总量、气源的可调量大小、供气和用气不均匀情况和运行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 2、确定调度气总容量时,应充分利用气源

3、的可调量(如主气源的可调节供气能力,调峰气源能力和输气干线的调峰能力等措施)。采用天然气做气源时,平衡小时的用气不均所需调度气量宜由供气方解决,不足时由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解决。 3、储气方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对来气压力较高的天然气系统宜采用管道储气的方式。6.1.6 城镇燃气管道应按燃气设计压力(P)分为7 级,并应符合表6.1.6 的要求。表6.1.6 城镇燃气设计压力(表压)分级 名称压力( Mpa ) 高压燃气管道 A 2.5P4.0 B 1.6P2.5 次高压燃气管道 A 0.8P1.6 B 0.4P0.8 中压燃气管道 A 0.2P0.

4、4 B 0.01P0.2 低压燃气管道P0.01 6.1.7 燃气输配系统各种压力级制的燃气管道之间应通过调压装置相连。当有可能超过最大允许工作压力时,应设置防止管道超压的安全保护设备。6.2 燃气管道计算流量和水力计算6.2.1 城镇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应按计算月的小时最大用气量计算。该小时最大用气量应根据所有用户燃气用气量的变化叠加后确定。 独立居民小区和庭院燃气支管的计算流量宜按本规范第10.2.9 条规定执行。6.2.2 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0和101.325KPa),宜按下式计算:(6.2.2-1)(6.2.2-2)式中:Qh 燃气小时计算流量(m3/h); Qa年燃

5、气用量(m3/a);n年燃气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Km月高峰系数。计算月的日平均用气量和年的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Kd日高峰系数。计算月中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之比; Kh小时高峰系数。计算月中最大用气量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小时平均用气量之比。6.2.3 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用气的高峰系数,应根据该城镇各类用户燃气用量(或燃料用量)的变化情况,编制成月、日、小时用气负荷资料,经分析研究确定。 工业企业和燃气汽车用户燃气小时计算流量,宜按每个独立用户生产的特点和燃气用量(或燃料用量)的变化情况,编制成月、日、小时用气负荷资料确定。6.2.4 采暖通风和空调所需燃气小时计算流量,可按国家

6、现行的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有关热负荷规定并考虑燃气采暖通风和空调的热效率折算确定。6.2.5 低压燃气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6.2.5) 式中: P燃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Pa) 燃气管道摩擦阻力系数,宜按式(6.2.6-2)和附录C 第C.0.1 条第1、2 款计算; 燃气管道的计算长度(m) Q燃气管道的计算流量(m3/h); d管道内径(mm); 燃气的密度(kg/m3); T设计中所采用的燃气温度(K); T0273.15(K)。6.2.6 高压、次高压和中压燃气管道的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应按式(6.2.6-1)计算:(6.2.6-1) (6.2.6-

7、2)式中: P1燃气管道起点的压力(绝对压力kPa); P2燃气管道终点的压力(绝对压力kPa);压缩因子,当燃气压力小于1.2MPa(表压)时,Z 取1; 燃气管道的计算长度(km); 燃气管道摩擦阻力系数,宜按式(6.2.6-2)计算:管壁内表面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m);Re雷诺数(无量纲)。注:当燃气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采用手算时,宜采用附录C 公式。6.2.7 室外燃气管道的局部阻力损失可按燃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的5%10%进行计算。6.2.8 城镇燃气低压管道从调压站到最远燃具管道允许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6.2.8)式中: 从调压站到最远燃具的管道允许阻力损失(Pa); Pn低压燃

8、具的额定压力(Pa)。注:Pd 含室内燃气管道允许阻力损失,室内燃气管道允许阻力损失应按本规范第10.2.11 条执行。6.3 压力不大于1.6Mpa 的室外燃气管道6.3.1 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宜采用聚乙烯管、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钢管或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聚乙烯燃气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GB 15558.1 和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件GB15558.2 的规定; 2、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 13295 的规定; 3、钢管采用焊接钢管、镀锌钢管或无缝钢管时,应分别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

9、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 的规定; 4、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CJ/T 125和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CJ/T 126 的规定。6.3.2 次高压燃气管道应采用钢管,其管材和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6.4.4 条的要求。地下次高压B燃气管道也可采用钢号Q235B焊接钢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的规定。次高压钢质燃气管道直管段计算壁厚应按式(6.4.6)计算确定。最小公称壁厚不应小于表6.3.2的规定。表6.3.2 钢质燃气管道最小公称壁厚 钢管公称直径 DN ( m

10、m ) 公称壁厚( mm ) DN100DN150 4.0 DN200DN300 4.8 DN350DN450 5.2 DN500DN550 6.4 DN600DN700 7.1 DN750DN900 7.9 DN950DN1000 8.7 DN1050 9.5 6.3.3 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3-1 和表6.3.3-2 的规定。 表6.3.3-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项目地下燃气管道压力(MPa)低压0.01 中压

11、 次高压 B0.2A0.4B 0.8 A 1.6建筑物基础 0.7 1.0 1.5 - - 外墙面(出地面处) - - - 5.013.5 给水管0.5 0.5 0.5 1.0 1.5 污水、雨水排水管1.0 1.2 1.2 1.5 2.0 电力电缆(含电车电缆) 直埋 0.5 0.5 0.5 1.0 1.5 在导管内 1.0 1.0 1.0 1.0 1.5 通信电缆 直埋 0.5 0.5 0.5 1.0 1.5 在导管内 1.0 1.0 1.0 1.0 1.5 其他燃气管道 DN300mm 0.4 0.4 0.4 0.4 0.4 DN300mm 0.5 0.5 0.5 0.5 0.5 热力管

12、 直埋 1.0 1.0 1.0 1.5 2.0 在管沟内(至外壁) 1.0 1.5 1.5 2.0 4.0 电杆(塔)的基础 35kV 1.0 1.0 1.0 1.0 1.0 35kV 2.0 2.0 2.0 5.0 5.0 通讯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 1.0 1.0 1.0 1.0 1.0 铁路路堤坡脚 5.0 5.0 5.0 5.0 5.0 有轨电车钢轨 2.0 2.0 2.0 2.0 2.0 街树(至树中心) 0.75 0.75 0.75 1.2 1.2 表6.3.3-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m)项目 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 给水管、排水管或其它燃气

13、管道 0.15 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 0.15 电缆直埋 0.50 在导管内 0.15 铁路轨底 1.20 有轨电车(轨底) 1.00 注:1、当次高压燃气管道压力与表中数不相同时,可采用直线方程内插法确定水平净距。 2、如受地形限制无法满足表6.3.3-1 和表6.3.3-2 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表6.3.3-1 和表6.3.3-2 规定的净距,均可适当缩小,但低压管道应不影响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基础的稳固性,中压管道距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0.5m且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1m,次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其中当对次高压A 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当管道壁厚不小于9.5mm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6.5m;当管壁厚度不小于11.9mm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 3、表6.3.3-1 和表6.3.3-2 规定除地下室燃气管道与热力管的净距不适于聚乙烯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外,其它规定也均适用于聚乙烯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道。聚乙烯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的净距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