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757592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1.1分一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1 分一分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的)进行分类,最后,能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

2、分类依据。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化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要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实际上,在本册

3、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本单元把分类列为一个单元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方法。2、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级的两次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统计的意义,能够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

4、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感受分类统计的多样性和统计结果的一致性。2、教法学法;教材由易到难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作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的分类标准。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三、说流程我把教学安排为以下四个环节:(一)新课引入教师:妈妈给小红做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准备给衣服钉

5、纽扣,我们一起去看看。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应用所学知识,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类吗?教师介绍活动要求:请你们拿出准备的纽扣图自己动手分分吧!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学生活动时,教师请两个方法不同的小朋友到黑板上分类。)教师:汇报分类结果。学生1:我按颜色分,分成黄色纽扣有7颗,灰色纽扣有5颗。学生2:我按形状分,正方形纽扣有8颗,圆形纽扣有4颗。教师总结: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类,要么按颜色分,要么按形状分,有两种情况。引出课题。教师: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类。【设计意图:按一种标准分类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教

6、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2)探究新知教师:刚才我们把这些纽扣分成了两类,想想,还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分类吗? (能。)那请你们继续分一分吧!学生在自己原来分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分类。1、全班汇报(1)教师:我们先来看看原来按颜色分成两类的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继续分的? 谁来试一试?请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分? 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我们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接着我们又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现在分成了几类了?)学生:4类。教师:哪4类呢?学生:灰色的圆形纽扣有2颗,灰色的方形纽扣有3颗,黄色的圆形纽扣有2颗,黄色的方形纽扣有5颗。教师:那分成的这

7、几类有什么特征?学生:颜色、形状都相同了。教师小结:我们先按颜色分,在此基础上又按形状分,就把这些纽扣分成了4类,现在每一类颜色、形状都相同了。(2)再来看看原来按形状分成两类的,你们又是怎么接着分的?请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你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次又是怎么分的?学生:再把每一类颜色相同的放一起,也分成了4类。灰色的圆形纽扣有2颗,灰色的方形纽扣有3颗,黄色的圆形纽扣有2颗,黄色的方形纽扣有5颗。教师:对,刚才我们已经把形状相同的放一起了,接着又把颜色相同的放一起。2、对比,总结方法教师:对比两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1:不管用的哪种分法,都分了两次。教师:第

8、1次分成了几类? 第2次呢?学生1:第1次分成了两类,第2次分成了4类。教师:那结果是怎样的? (我们把颜色和形状相同的都分在了一起。)教师:还有什么发现呢?学生2:越分到后面,种类越多,每一种的图形越少。教师:只符合一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多一些,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分出来的图形少一些。3、完成书上填空教师:同学们都很会开动脑筋,分得很好。下面请你们结合刚才的分类过程和结果填写例1下面的空。填好后集体汇报。【设计意图:把按颜色和形状分的分类方法进行再一次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一环节把学习过程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让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分类的方法和结果,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9、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的思考更具条理性。】(三)巩固新知:1、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扑克牌进行分类。介绍活动要求:每组都有1副扑克牌(拿出了大小王),请你们在小组里分类,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全班汇报。(1)我们按花色分,分为了红桃、黑桃、梅花、方块各13张。(2)我们按数或字母分,分为2,3,4,K,A 各4张。(3)我们既按花色分,又按数或字母分,分为红桃A、红桃2各1张。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的按一种标准分,有的按两种标准分,分得更细一些。还想分类吗? 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设计意图:扑克牌的游戏,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多

10、角度、多标准进行分类,对新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巩固。】2、练习十八第1题第(1)小题(1)出示这几只动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分类。学生发言有3种情况:可以按照腿的条数分,分成2类,2条腿的有4只,4条腿的有3只。也可以按能否游泳分,也分成2类,会游泳的有4只,不会游泳的有3只。还可以既按腿的条数分又按能否游泳分。2条腿的会游泳的有3只;2条腿的不会游泳的有1只;4条腿的会游泳的有3只;4条腿的不会游泳的没有。(2)完成填空。(3)汇报。3、练习十八第1题第(2)小题(1)出示图中的文具盒,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分类。(2)汇报:学生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还可以既

11、按颜色又按形状分。(3)完成填空。4、练习十八第2题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下面利用所学的知识,我们在小组内来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好吗?教师:要想知道1-12月出生的同学分别有多少人,其实就是要把我们班的同学按照出生月份进行分类。那用什么方法分呢? (可让每个月份的同学分别举手、分别起立、分别排队等方法,再数出人数。)教师:我们就让每个月份的同学分别举手的方法来分一分吧!全班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教师:根据结果,完成教科书上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分类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达标反馈:(五)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分享分享。四、说板书。收集和整理-分一分【设计意图:直观展示了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