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9755273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24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计划2012-2013靖安中心小学一、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 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 提高,以集中教育和个别咨询辅导为工作基本途径,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建设,逐步形成富有现代气息及鲜明个性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特 色,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我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工作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 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 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 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三、内容要求: 1、学

2、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的辅导。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 等策略。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尊

3、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 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四、具体措施: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去实施, 必须全方位多 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育,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师生在课堂中积极情 绪体验的状况,学生学习兴趣,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与纠正,学生交 往能力、 动手能力、 参与积极性等要素都要进入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要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

4、生关系。其次,把好教 学的三个关。 一是备课关。 要围绕学生来备, 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 需要怎么做才能掌握。二是上课关。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 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 因材施教等。三是课外活动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需要在课外的实 践应用中得到真正的巩固和实现。2、结合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1)根据学科内容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同的学科,有其 独特的教学内容,新标准强调学科内容与生活的结合,心理健康 教育正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因此,要利用心理规律,带着新的思 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 康教育的内容。

5、(2)在授课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体育 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技能以及进行适 当的意志品质锻炼;在音乐、美术课中启发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 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 在科学课上不仅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 互配合,而且在观察中锻炼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训练学生整洁、有条 理的好习惯。 (二)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又一个主要阵地与渠道。 每 天早晨上课前、课间休息时、放学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都可 以转化为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抓好日常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在细微之处耕耘、拥有全面收获。 (三)心

6、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1、班集体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 塑造良好个性、培养高尚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丰富多彩 的班集体活动,如各种竞赛、班际间的联谊活动、集体劳动等,陶冶 学生的情操、磨练其意志、锻炼其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2、在少先队活动阵地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板报、广播和其他宣传手段,采用专栏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 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产生心理行为问题时如何寻求帮助 等。在形式多样的队活动,如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中,学生能学会 与人合作,锻炼能力,也抑制了不良的心态,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的目的。 3、

7、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班主任要用心理健康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对学生 的休息、进餐、玩耍进行管理与教育,重点体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生活习惯、交往习惯,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结(2011-2012)靖安中心小学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

8、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

9、我国约有1/5 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

10、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

11、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2011-2012靖安中心小学一、 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健 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患,还要有生理、心理和适应社 会能力的完满

12、状态。”这表明,人们必须既注意生理卫生,又要注意 心理卫生。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方面素 质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新形势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小学 生心理素质培养,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良好的心理卫生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 密特尔曾提出心理健康的 10 条标准,使全体学生掌握这十条标准,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增强自我意识的培养 新世纪的学生应懂得保护自己、爱护自己,应是乐观向上,能为 自己设计一定目标并为之努力,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能客观的认识 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13、能对自己的行为主动自我检查,能根据自己的行 为目标,制定较为切实可行的计划。 3、增强学习意识的培养 新世纪的学生应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 一定的学习能力,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能为自己的理想而与他人合作、 创造性的学习。 4、增强交往意识的培养 新世纪的学生应特别注意与他人合作解决生活难题, 能够在群体 中被别人接受和接受别人,能较好的调节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 关系。因此要加强学生交往意识的培养。三、心理健康的途径及活动安排 1、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心理教育要和其他学科结合进 行,使各科教育与心理教育互相渗透,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各 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心理教育的功能。 2、开展好心理辅导工作 (1)定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本学期将举办两 次心理辅导讲座。 (2)定期举办心理测验活动。本学期将举办学生心理 测验问卷,举办教师心理测验问卷,以随时调整心理活动计 划,促进广大师生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