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9754833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PT 页数:166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的基本原理p(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一、管理的必要性 1、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 2、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管理 3、我国重视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有效的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 科学技术的利用离不开管理 高度专业化分工需要协调 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管理软件的应用,二、管理学的定义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含以下五个观点: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 协调的中心是人; 协调的方法多种多样。,三、管理的职能 决策 计划是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计划为实施决策制订的 决策是针对未来的行动制订的,必然有一定风险 决策只能是

2、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 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组织 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的配备,规章制度的制订 决策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反过来,组织工作的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些组织个自的工作效率和活力,领导 借助其权威 解决冲突,统一思想 激励每一个员工,控制 确立控制标准 发现偏差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管理的各个层次、各项活动都需要控制,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控制与信任并不完全对立,创新 组织环境不断变化,管理要不断创新,四、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在全体就业人员中,至少有30%40%的人从事各类管理工作。 管理就是生产力

3、 管理的上述性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资本主义的管理与社会主义的管理有本质区别。 尽管资本主义企业与管理社会属性有关的方面发生了和多变化,但从本质上讲,并没有改变资本的剥削性和独裁性。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管理的社会属性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管理二重性的启示。,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组织,工作性质不同,管理内容也不同 但各行各业的管理有共同之处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 管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

4、纪以前) 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二、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亚当斯密 1776年发表“国富论” 劳动分工能提高效率 劳动价值论 经济人的观点,三、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的生平 泰勒的主要观点 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实行差别计件制。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使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 同时代的其他人 甘特:甘特

5、图、计件奖励工资制 杰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 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 泰勒制的评价,(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生平 法约尔的代表作 主要理论 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管理的五职能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四、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霍桑试验 人群关系论,(一)霍桑试验(19241932) 照明试验(19241927) 结论: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 第二阶段:19271928 试验条件:改进材料供应的方法、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实行团体计件工资制等。在工作中大家可以相互自由交谈。 梅奥参与研究发现: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增加产量,于是

6、在梅奥的指导下开始了后面的试验。 第三阶段:19281931:谈话试验 第四阶段:19311932: 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代表人物:梅奥,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 了以下观点: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 工作效率的关键 企业中实际存在一个“非正式组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五、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一)行为科学学派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X、Y、,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两个基本论点; 一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 另一个是人的需要都有

7、轻重层次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会消除,但对职工起不到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不会引起不满。 如何对待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3、X、Y、 X理论的主要观点 Y理论的主要观点 超Y理论 的主要内容,(二)管理科学学派 主张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艺术成分,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特点: 各项活动都已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 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 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

8、方法,(三)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 主要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四)权变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加上环境的复杂性和不断地变化,使得普遍适用的有效管理方法实质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六、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 美国的企业看重的是技术和装备,在管理中注意理性化,在管理技术上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以及定量分析。 日本企业很好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到企业管理中,形成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集体价值观,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和谐共处、感情色彩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树立起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信念、团队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企业则着力于人的管理、培训人才、提高员

9、工的文化素质。 硬性因素:战略、结构和制度 软性因素: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七、信息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 网络化 知识化 全球化,(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传统企业管理是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将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 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企业将更重视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运用。 掌握知识的员工将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二)经营目标的创新 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 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三)经营战略的创新 传统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信息时代的经营战略则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战略

10、。 企业将集中力量增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多角化的选择将愈来愈谨慎。 业务外包也正在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四)生产系统创新(CIMS) 使从接受用户订单到向用户发货,都由计算机来处理。 CIMS的组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生产自动化信息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 敏捷制造:在CIMS的基础上,借助网络技术,进一步把企业与用户、供应商有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虚拟企业:是一种崭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由不同的企业(或其中一些部门)按某一特定任务要求而临时组建的企业,它没有固定不变的组织系统,没有看得见的有形公司,但却是一个经济实体,任务完成就宣布解散。,(五)企

11、业组织创新 组织结构扁平化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 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组织中的学习是否与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第三章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 责任原理 效益原理,一、系统原理 系统的概念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系统原理 整体性原理:以整体为主协调,局部服从整体 动态性原理:系统内部的联系是一种运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运动。 开放性原理

12、:系统只有不断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命。 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是指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都是被动的,也有主动的。 综合性原理:一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二是系统实施方案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三是系统由综合而创造。,二、人本原理 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三、责任原理 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各职位应担负的任务就

13、是职责 职责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 职责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各种规章制度、条例、范围、目标、计划等。,(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完全负责取决以下三个因素: 权限:人、财、物的使用权 利益:完全负责的必要条件之一 能力: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和实践经验构成了管理能力,能力略小于职责。,(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明确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 有成绩有贡献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 及时而公正的惩罚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四、效益原理 (一)效益的概念 效果: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效益: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

14、一种比例关系,(二)效益的评价 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 影响管理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战略 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法,一、管理的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的内容: 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 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 法律方法的特点 严肃性: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 规范性:对所有组织和个人具有同等的约束力 强制性:法律、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制执行 法律方法的作用 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 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管理方法纳入规范化、强制化轨道,二

15、、管理的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件等行政手段,按照星系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它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 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无偿性、稳定性。,三、管理的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 管理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

16、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四、管理的教育方法 实质: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 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及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科学文化教育 组织文化建设,第五章 环境研究 第一节 环境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外部环境研究 第三节 内部环境研究,一、外部环境研究的必要性 外部环境为企业生存提供条件,同时也限制企业的经营 外部环境是变化的,对其研究不能一劳永逸 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提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造成不利的威胁 要利用机会、避开威胁,要认识环境,就要研究外部环境,二、内部环境研究的意义 物质环境研究的意义 文化环境研究的意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所反映的被组织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价值观念几行为准则。 文化的影响: 组织成员个人 组织成员群体 组织整体,三、环境研究的作用 环境研究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性 环境研究可以提高组织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