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9752989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成本管理总论P(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物流成本管理基础,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2 企业形式与物流成本管理 2.3 企业目标与物流成本管理目标 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 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第2章 学习目标,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不同组织形式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差异; 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 了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所处的环境; 掌握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1.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 人们对物流活动及物流管理的认识最初起源于美国。物流成本管理伴随着美国国家军方的后勤管理由此产生。 2.2.2 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 实践中,由于不同国家物流

2、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对物流的研究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国家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和发展也不相同。,1.美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 就发展阶段而言,美国物流成本管理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物流成本认识阶段 物流项目成本管理阶段 引入物流预算管理制度阶段 物流预算管理制度确立阶段 物流绩效评估制度确立阶段,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 在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阶段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日本著名物流研究专家菊池康也教授在物流管理一书中将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阶段 ;2.物流成本核算阶段;3.物流成本管理阶段;4.物流

3、收益评估阶段;5.物流盈亏分析阶段。,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菊池康也教授认为现在日本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物流部门的职能还落后于销售和生产部门的职能。,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日本神奈川大学的唐泽丰教授认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目前日本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处于第三个阶段。 明确物流成本阶段 建立预算管理制度阶段 设定物流成本基准值或标准值阶段 建立物流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的阶段,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3.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 鉴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其他国家物流成本管

4、理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看出,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即第一阶段是要了解物流成本的构成和金额,但在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这一前提和基础性工作才刚刚起步。,2.1 物流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2.2 企业形成与物流成本管理,从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关注的是这类层面的企业组织形式,即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密切相关且对物流成本管理有不同要求的企业形式,其中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2.2 企业形成与物流成本管理,2.2.1 生产制造企业及物流成本管理 生产制造企业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工业性劳务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贯穿于

5、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和废弃物流全程,是大而全的物流成本管理。从产业链条上看,生产制造企业是物流业发展的源动力。,2.2 企业形成与物流成本管理,2.2.2 商品流通企业及物流成本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是指从事商品购销活动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商品流通企业的物流可以看成是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的延伸;从物流范围上看,商品流通企业包括了供应、销售、回收和废弃物物流,不包括生产物流,因此,流通企业物流又可以看成是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的一部分。,2.2 企业形成与物流成本管理,2.2.3 物流企业及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企业指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

6、核算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可以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物流企业的功能或服务特征,可将物流企业分为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二是按照物流企业是自行完成物流业务,还是委托他人进行,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物流自理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2.2 企业形成与物流成本管理,2.2.4 企业物流活动经营方式的选择 无论是生产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还是物流企业,出于物流战略规划及降低物流成本的追求,实践中都要对物流自营或外包做出选择。 一般来说,采用自营物流还是寻找第三方物流合作,往往取决于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和企业管理物流的能力两个因素。,2.3 企业目标与物流

7、成本管理目标,2.3.1 企业目标 企业的目标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发展,然后才是获利。 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两个:第一是以收抵支,第二是到期偿债。 企业不仅要生存,还要不断地发展。 企业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利。获利是企业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它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反映了企业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2.3.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目标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二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物流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从这一点

8、上说,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目标实现了有效融合。,2.3 企业目标与物流成本管理目标,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所以,物流成本管理首先要分析其所处环境的现状、变化及趋势。通过环境分析,提高企业物流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2.4.1 物流成本管理环境的含义及分类 存在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之外的,对物流成本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便构成物流成本管理的环境。 从物流成本管理环

9、境的概念可知,物流成本管理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系统,它纵横交错,相互制约,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着重要影响。,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一般来说,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按其涉及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物流成本管理环境和微观物流成本管理环境。 二是按其与企业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内部物流成本管理环境和外部物流成本管理环境。 三是按其变化的情况分,可分为静态物流成本管理环境和动态物流成本管理环境。,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企业应在了解物流成本管理环境分类的基础上,格外关注宏观环境、外部环境和动态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设法避开各种不利环境,确保物流成本管

10、理工作有的放矢,快速响应。,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2.4.2 外部物流成本管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物流成本管理目标,主要取决于其对外部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影响企业外部物流成本管理环境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政治、金融、法律以及文化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1 经济环境 企业的物流活动必然融于宏观经济运行中。企业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应密切关注经济环境,把握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一般来说,企业对经济环境的关注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状况 宏观调控政策,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2 法律环境 物流成本管理的法律

11、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 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必然要与其他组织或个人发生经济关系,交易过程中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陷入法律纠纷,是企业生存发展和保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底线。,2.4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环境,3 金融环境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除了自有资金外,其资金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取得,因此,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 从物流成本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经营活动和筹资活动过程中与金融机构发生的资金借贷和筹集资金关系,都影响到物流成本的高低,其中利率水平是影响物流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企业物流成本管

12、理原则,是指人们对物流成本管理活动共同的、理性的认识,它是联系理论与实务的纽带。 物流成本管理原则一方面可以为解决新的物流成本管理问题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它与物流成本管理活动的应用环境有关,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正确。,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2.5.1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物流成本管理中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主要包括自利行为原则、双方交易原则、信号传递原则和引导原则四条。,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1 自利行为原则 自利行为原则是指企业在决策时以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会选择对其最有利的方案。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自利行为原则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委托代理理论

13、。 自利行为原则的另一个应用是机会成本的概念。,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2 双方交易原则 双方交易原则是指每一项交易都至少存在两方,并且各方都按照最符合其经济利益的要求进行交易。 因此,在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自利行为原则,还要使对方有利,否则交易就无法实现。,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双方交易原则要求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尤其是在与供应商和客户交易过程中,不能“以我为中心”,在谋求降低自身物流成本的同时,要关注供应链上其他交易主体的利益,努力实现物流成本管理绩效的多赢。,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3 信号传递原则 信号传递原则是指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并且比企业的声明更有说服力。 在

14、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信号传递原则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应用。,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一是企业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外包物流活动时,可以根据合作伙伴的行为来判断其可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二是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不仅要考虑管理本身所采取的举措,还要考虑该行动可能给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利益关系人传达的信息,这对企业的筹资、营销以及竞争力的提升等都至关重要。,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4 引导原则 引导原则是指寻找一个值得依赖的榜样来作为自身行为的引导。这是在理解力存在局限性或者寻找最优方案的成本过高时所采取的策略。 引导原则不会帮你找到最好的方案,却常常可以使你避免采取最差的行动。它是一

15、个次优化选择,其最好结果是得出近似最优的结论,最差的结果是模仿了别人的错误。,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在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引导原则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免费跟庄”。 引导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行业标准概念,当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领先于行业内其他企业时,就具备了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条件,对其他企业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2.5.2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 物流成本管理中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主要包括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和净增效益原则三条。,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1 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有价值的创意原则,是指新创意能获利额外报酬。 竞争理论认为,企业

16、的竞争优势可以分为经营奇异和成本领先两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经营奇异是指产品的销售交货、营销渠道、客户服务等客户广泛重视的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2 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是指专长能创造价值,其依据是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比较优势原则的一个应用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比较优势原则的另一个应用是优势互补。 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比较优势原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营或外包物流的决策上。,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3 净增效益原则 净增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决策建立在净增效益的基础上,一项决策的价值取决于它和替代方案相比所增加的净收益。一项决策的优劣,是与其他可替代方案相比较得出的。如果一个方案的净收益大于替代方案,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比替代方案好的决策,其价值是增加的净收益。,2.5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原则,净增效益原则的应用领域之一是差额分析法。 净增效益原则的另一个应用是沉没成本概念。 在物流成本管理活动中,一方面要科学利用差额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