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9752944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本新生写于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出版之际豹挥遗志1958年10月16日,郑振铎花了大半天时间,写了一篇古本戏曲丛刊序(第四集序)。第二天是星期五。郑振铎在凌晨就起床了。他几十年如一日,习惯在清晨工作。按计划,这一天,他将以团长身份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赴阿富汗王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访问。因为是启程出访的日子,所以,在儿子郑尔康的记忆中,父亲这天起得好像比平日更早些,天色还是乌黑。郑振铎记完当天的日记,又给在上海的老朋友靳以写了一封信。吃过早饭后,郑振铎向母亲和妻子辞了行,由郑尔康送到机场。因天气原因,飞机暂时不能起飞。郑振铎又回到家里。下午三点,代表团秘书来电话,说机场通知可以起飞。临出发时,郑振铎笑

2、着对家人说:“这次,我是真的走了!”这是他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句话。这架载有中国文化代表团的图104客机飞临莫斯科正东面,到达楚瓦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卡纳什地区时失事,乘客和乘务员全部牺牲。噩耗传来,举国震惊,周恩来则通宵未眠。1958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右下角,用黑框发布了这条消息。郑振铎生于1898年12月19日,牺牲时离他60岁生日还有两个月。因为这次要远行,恐怕赶不回来过60岁生日,家人在他临行前几天为他预先庆祝了。古本戏曲丛刊和中国古代版画丛刊是郑振铎晚年最用心力的两部大书。他在逝世前一天为古本戏曲丛刊序第四集写的序,就成为这位大文豪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文章。在20世纪50年代

3、,郑振铎担任的职务除了文化部副部长兼首任文物局局长,还有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前身)创所所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学组召集人。作为“五四”一代文学巨匠,郑振铎不但是作家、学者、编辑家、藏书家,也是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开山者。他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发表了包括中国俗文学史在内的许多成果。在抗战时期,郑振铎在上海孤岛,在极其艰险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拼着身家性命,搜救古书,其中就包括常熟脉望馆藏的元明杂剧三百余种。当时,郑振铎就发愿,要有系统地汇集影印古代剧本,把数千种古剧本编成一个丛书,以供后人研究。所以,五十年代初,郑振铎就与商务印书馆谈起,希望他们能把张元济影印四部丛刊的

4、事业继承下来。1953年春,商务印书馆才派专人来征求他的意见,首先印什么?郑振铎说:还是先印戏曲吧。郑振铎对中国戏曲认识之深刻,对传统戏曲感情之深沉,完全表达于他为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写的序中:中国戏曲在人民群众之间有广大深厚的基础,它们产生于人民群众里,植根于人民群众的肥沃的土壤上,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我们可以说,没有一种文学形式比戏曲更接近人民,使其感到亲切、感到欣慰,而且得到满足与享用的了。它们在农村的临时搭盖起来的戏台上演唱,在城市的庙宇里或游艺场上演唱,它们传达出人民的情感与愿望、人民的欢愉与忧戚,人民的愤怒与痛苦。在戏曲里,最能够看出人民的爱憎是如何的分明:凡是人民所憎恨的昏君

5、权相、贪官污吏、奸雄恶霸,我们的剧作家也必予以贬斥,使之丑化,使之为人民所唾弃;凡是人民所崇敬所喜爱的正直忠贞的英雄烈士,所同情的负屈含冤的男女,我们的剧作家也必加以褒扬,予以伸雪,使之正义大张,使之感动人民以至于哭泣难禁。这篇序,发表于1954年光明日报新创刊的文学遗产副刊第一期上。这些文字,深沉真挚,饱含对人民大众、对中华古典民族文化的热爱,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郑振铎提出“丛刊”编纂设想,成立了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他的整个计划是,征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公私所藏,联合国内各大学、各图书馆、各戏剧团体和戏剧研究者,集资影印,每集印六百部。按时代顺序和戏曲文献类别,从初集始,依次

6、收录西厢记及元明戏文传奇、明清传奇、元明清杂剧,并及曲选、曲谱、曲目、曲话等,并组织文学所的专家选目落实,作为内部参考资料,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编号发行。编委会中有赵万里、傅惜华、吴晓铃等加入。但在实际编辑工作上,几乎是郑振铎一人承担,其他编委则是提供藏书,或参与商量所选剧目等。1954年至1958年,郑振铎主持出版了“丛刊”的前四集,前三集收录元明清三代的杂剧、南戏和传奇,每集各计剧目100种。初集1954年出版,收录元杂剧西厢记和元、明时期戏文传奇100种。其中第一种书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为海内外孤本。二集1955年出版,收录明代传奇100种。其中文林阁刻本张子房赤松记高文举珍珠记刘

7、秀云台记等较为稀见。三集1957年出版,收录明末清初剧作100种,绝大部分为梨园钞本,不少为梅兰芳、程砚秋等名家收藏。与前三集不同,古本戏曲丛刊四集1958年出版,专门收录元明两代的杂剧,收录杂剧总集8种,共有370多个剧本,以元人杂剧为最多,凡传世的元杂剧,几乎搜罗殆尽。其中明万历顾曲斋刊本古杂剧聚集各家所藏,配成全帙,弥足珍贵。这七百余种珍贵戏曲文本的影印出版,堪称学界盛事,甫一问世,立即引起巨大反响,极为有力地推进了戏曲研究及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史研究成为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元明及清初戏曲研究能够取得突出成就,这套大型文献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但是,郑振铎的突然离

8、世,使得古本戏曲丛刊的出版陷入最大的困难,而以后更多的波折更是郑振铎生前不会想到的。波折1958年郑振铎不幸逝世后,古本戏曲丛刊的续编,大而言之,可以说有两续两停。当年在文学所举行的郑振铎追悼会上,何其芳就代表文学所表示,要继承郑振铎遗志,把编纂古本戏曲丛刊的工作继续下去,出齐这套书。同时,文学所决定,以后各卷不设主编,不设编委会,以保持郑振铎主编的地位。此后,在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齐燕铭的积极支持和指导下,这项工作由吴晓铃接续主持,与赵万里、傅惜华、阿英、周贻白、周妙中等学者合作,于1964年先出版了第九集,收录宫廷大戏剧目十种。正在继续编纂第五集的时候,来临。这是一续一停。198

9、3年,第二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又抓紧了古本戏曲丛刊的续编工作,多次召集研究人员和出版社、图书馆的负责人商谈。这年的5月11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持的古本戏曲和古本小说的工作会议上讲话,说:“为了纪念郑振铎先生,要继续完成古本戏曲丛刊,实现郑先生的愿望。先解决五、六、七、八集,1985年再议十集。这样才对得起郑先生,也对得起后代人。希望能看到全书。我承担了古籍规划,就负有责任。”古本戏曲丛刊第五集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明清传奇剧目八十五种附二种。这一集主要是吴晓铃与邓绍基、刘世德、吕薇芬、么书仪等学者合作,已故汪蔚林先生也参与了部分工作,中华书局的周妙中

10、先生查访资料,致力尤多。但第五集出版之后,第六集就遥遥无期,直到刚刚过去的2016年。因为搁置、停顿时间过长,很多人对古本戏曲丛刊的后续出版抱悲观态度,有的学者甚至称之为“烂尾工程”。这是二续二停。但殊不知,这其中还有一些故事。刘世德是当年参与其事的“个中人”。当年,文学所曾成立“古本戏曲丛刊课题组”,刘世德担任组长,组员有吕薇芬、么书仪、王永宽、侯光复等人。他说,古本戏曲丛刊没有继续编下去,主要是因为资金断档。当年为古本戏曲丛刊事,他与邓绍基一起找到李一氓,李一氓讲,“支持第五集的出版”。刘世德听了,又高兴又失望,因为“他原来是答应五、六、七、八集都支持”。“丛刊”第六集没有继续,刘世德认为

11、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设了主编,所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文学所两家单位当年搞坏了关系。中间还有一件事,是有出版社来找到杨镰,想把古本戏曲丛刊“打散了”出,资金由文学所找。这事当然最后也没有谈成。即使在第六集已经出版的今天,学者们也都承认,在郑振铎去世后,现今谁也没有当年郑振铎的资望、地位和学术能力,能以一人之力统筹协调这么巨型的一个古籍出版工程,更不用说像他那样一人独力编纂了。巨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不管怎么说,第五集的出版,毕竟把这项大工程推进了一步。在第五集出版后,李一氓又公开发表文章呼吁,他说:“我更希望他们(指编者和出版者)继续密切合作,把第六、第七、第八集陆续编印出来。这件事不仅是中国戏剧

12、界的大事情,也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情。”(1983年8月3日解放日报)但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那摆着。这件大事情真正发生转机,则已经是二十六年之后了。转机因为丛刊第六集迟迟未出,不仅原定计划中的清代戏曲还有大量的存本未及编集和影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海内外陆续发现的元明戏曲剧本,也有待编目和收录。进入21世纪之后,重印古本戏曲丛刊和完成余下各集的编集影印工作,一直是学界共同的心声和期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知名学者就呼吁要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编纂出版。2012年底,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原编审程毅中上书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恳切建议完成古本戏曲丛刊。时任规划小组组长柳斌杰很快批复。古

13、籍办收到程毅中建议后,即组织专家论证,将古本戏曲丛刊列入2011年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决定重新启动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集的编纂工作。文学研究所高度重视,所领导中,刘跃进就是研究古典文献出身,对古本戏曲丛刊巨大的学术文化价值当然非常清楚。所方积极与各方沟通联络,迅速组建由文学研究所牵头、有关老中青学者共同参与的“丛刊”六、七、八集编纂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工作。所里参与此项工作的学者则主要是古代文学研究室研究戏曲的李玫、李芳等人。程毅中的建议,在2012年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上刊出,被国家图书馆出版副社长殷梦霞看到了,她敏锐地意识到此事意义非

14、同寻常。在时任国图出版社社长郭又陵的支持下,她迅即与各方联络,同时向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并上报出版计划,争取此一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丛刊继续出版大力支持。她事后坦陈,其他一些大出版社也有这个条件,但她认为能由国图出版社来出此书,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因为国图出版社自1979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明清小说、戏曲出版,在这方面有相当的积累。经过几代人近四十年努力,他们拓展了一片天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长为一个以整理影印历代珍稀文献为特色的专业学术出版社。依托众多文献收藏机构和专业学者的支持,近十多年来,国图出版社在古代戏曲文献的整理出版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

15、验和丰厚资源,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自2002年起,该社先后出版北京图书馆藏升平署戏曲人物画册古本西厢记汇集初集郑振铎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百种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齐如山小说戏曲文献汇刊国家图书馆藏西厢记善本丛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程砚秋玉霜簃戏曲珍本丛刊哈佛燕京图书馆藏韩南捐赠文学文献汇刊梅兰芳演出剧本汇编清末民国戏剧期刊汇编富连成戏曲文献汇刊等戏曲专题文献。殷梦霞曾谈到,为了出版古本戏曲丛刊,他们有顶层考虑,包括人才建设。她还说,此事最应该感谢程毅中先生,他对中华文化倾注了感情。最让殷梦霞感动的,是程先生本来是中华书局有影响的资深编审,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排斥国图出版社。殷梦霞说,程毅中先生有大的视野,大的胸怀,大的思考,却没有私心。同样,找谁来编,也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殷梦霞她们认为,因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是原发起与主持单位,此事必须有文学所点头才行,也必须由文学所牵头才会成功。抱着相同目的,有着共同学术追求,双方的合作商谈过程十分顺利。2014年1月18日,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编纂出版工作会议,确定了“丛刊”编纂出版工作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会议决定“丛刊”六、七、八集的编纂出版工作将在充分吸收前辈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拟定目录,开展搜集底本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