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9745304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高频易错点 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易错点,易错点4 古代中国的农业 易错角度1 自给自足并不意味着生活富足,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说:“田虽三十加之以口赋更徭之役,幸一人之作,中分其功。 农夫悉其所得,或假贷而益之。 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饥寒遂及己也。”这说明西汉时 A.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田赋等负担使得农民生活困苦 C.土地兼并导致大量农民饥寒交迫 D.高利贷导致大量农民濒临破产,B,【易错点拨】 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考生认为小农经济下,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自园生活。事实上,由于小农经济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以及封建政府沉重赋税的压迫,衣民的生活非常困苦。 如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坊绩不

2、足衣服”。,易错角度2均田制下并不是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2唐初,拥有广大庄园的豪门世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大片的沃土重新掌管在唐朝政府手中。这一历史现象 A.导致政权统治基础发生变化 B.促进了田庄经济的镜复和发展 C.利于政府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D.加速了社会諭层的分化瓦解,C,3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唐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人丁,D,【易错点拨】 均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但井不意味着所有土地都属于国家。均田制下政府将手中掌握的

3、大量无主荒地和部分官田进行分配, 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子均田的范围。均田制的推 行有利于荒地的开垦以及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易错点3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4秦、汉、唐、明四朝都有大规模强制迁徙富豪的情况,涉及数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可以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 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A,【易错点拨】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干春秋战国时期,它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秦汉以后,无论哪

4、一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归根到底是受皇帝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不管是小土地私有制形式还是大土地私有制形式,都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而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奴隶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神圣原则在封建社会得到继承,并以新的形式与土地私有制结合起来。,易错角度4佃农在封建社会并非没有自主性,5佃农是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佃农有少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魏晋南北朝时,佃农被列人豪强地主家籍,自由受到限制。唐宋时代,佃农阶层日益扩大,于是封建政权将他们列人户籍,使其取得了封建国家编户的地位。这一变化 A.增加了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限制了小农经济

5、的持续发展 D.减弱了佃农对地主的依附,D,6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部分佃户至可以转让其永佃权。由此可知,永佃权 A.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 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易错点拨】战国时租佃关系已经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当时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很强,如东汉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就形成了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宋代,租佃经营已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营的重要经营方式。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双方通过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离去,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获得了一

6、定的自主性。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土地经营中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随着佃农队伍的扩大和自由租佃关系的发展,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夫系为主向以土地依附为主过渡,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由。,易错角度5正确认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粮食不能自给的现象,7据记载,明代嘉定县的粮食基本上完全靠外地供应,“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而嘉定的棉花则远销各地。这反映了当地 A.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B.农业生产已衰退 C.与其他地区经济差距逐渐拉大 D.长途贩运业的繁荣,A,8(2019四川成都七中10月模拟)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一亩可养十数筐,少亦

7、四五筐,最下二三筐 。”“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据此可知当 时该地区 A.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 B.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 C.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 D.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C,【易错点拨】江南地区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供应区,但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这是由于当时江南地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农业商品化程度高,并不意味着当地农业衰落。,易错角度6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性,9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联系。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交通要道,京师开封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的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

8、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要道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D,【易错点拨】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莫定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此外,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易错点5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易错角度1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并非与市场毫无关系,10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 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近尤难得。”这表明 A.官营产品流向放宽 B.瓷器市场竞争激烈 C.官窑窑务管理渐趋松懈 D

9、.汝窑产品质地欠佳,A,【易错点拨】 虽然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 但其并非与市场毫无关系, 实际上官营手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行业中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地积极作用。 虽然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用来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更的需要,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易错角度2西汉盐铁官营政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1汉武帝时期,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了武帝的批准。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朝在全国设立了多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的生产与经营纳入国家工商管理体制之中。这一政策 A.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B.冲击了皇室贵族特权阶层 C.有利于保证

10、国家财政收人 D.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易错点拨】盐铁官营虽然产生一些弊端,如产品价格昂贵、强迫人民购买及强征人民服役等。但是,其在加强中央集权,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富商大贾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易错角度3 明朝中后期, 在中国局部地区的某些生产领域手工工场得到快速发展,12右侧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该地区 A.手工工场占有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易错点拨】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部分行业的生产工具与产品产量增加,技术进行了更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丝织业中出现

11、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通过雇“机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资本主义萌芽局限于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中国并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易错点6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易错角度1中国封建社会商人的权益受到一定保护,13据史书记载,洪武年间,南雄商人载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日: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材料主要反映了 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 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易错点拨】 在中

12、国封建社会里, 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人的权益不受保护, 实际上,各级政府是不能随意向商人征收苛捐杂税的。,易错角度2 清朝海禁政策曾松动过, 但仍有诸多限制,14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禁令,但仍规定“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丝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租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办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 嘉庆年间又在透过行商卖给外国人的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朝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松弛但有诸多限制 C.官府仍然垄断外贸 D.正缓慢地走向对外开放,B,【易错点拨】 清朝海禁政策曾松动过,

13、但其松动是有限制条件的,清朝总体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易错角度3 中国古代也存在惠商政策,15宋太宗淳化年间规定:“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 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至道年间规定:“民间所织缣帛,非出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D,【易错点拨】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但封建统治者也会因形势变化对该政策作出调整, 一定程度上放宽对商业发展的限制, 甚至表现出“惠商” 的一面。 但在整个封建社会,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

14、发展的阶段性政策。,易错角度4 古代朝贡贸易有一定的积极影响,16据史料记载,琉球与明朝政府的关系甚密,经常一年一贡,甚至一年二贡、一年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成化年间,明朝政府“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后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万历年间,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地区),琉球“遣使以闻,诏海上警备”。据材料可知 A.明朝与琉球之间仅限于朝贡关系 B.琉球不断扩大与明朝的贸易规模 C.琉球对与中国发展关系相当疑虑 D.琉球曾主动支持明政府抵御外敌,D,【易错点拨】 朝贡贸易是一种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 朝贡贸易往往不计经济效益,有时会耗货国家

15、大量财力。 但朝贡贸易为中国引进了许乡异城珍宝,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同时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易错角度5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具备前提条件,17元明以来,江南水乡双林镇以纺织业闻名,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缙绅,他们常在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 而几乎同一时期,威尼斯商人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路扩大,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以在威尼斯找到典范。 以上对比说明 A.中国向近代转型的社会条件不足 B.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繁荣 C.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地缘淡化 D.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商品市场导向,A,【易错点拨】 资本主义萌芽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未能茁壮成长, 也没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