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一历史命题: 审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时间早B.一元化C.独特性D.多元化2.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
2、、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人遗址3.“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4. 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 )A.改变了中原地
3、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5.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的特征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中国男尊女卑特点舒中高一统考历史 第1页 (共6页)6.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 )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
4、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7.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B.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8.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重农抑商B.实行什五连坐C.奖励耕织D.按军功授爵9.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
5、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 )A.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B.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10.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1.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
6、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12. 观察下图所示,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颁行标准衡器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文字舒中高一统考历史 第2页 (共6页)A.B.C.D.13. 秦朝时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C.避免了国家分裂,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舒中高一统考历史 第3页 (共6页)舒中高一统考历史 第4页 (共6页)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14.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
7、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15.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 )A.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16.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
8、。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D.历史真相不可能真正被认知17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夏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提供了可能。二里头墓葬中有很多玉器,它们制作工艺相当精美;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以前所罕见。据此可推知 ( )A夏代的历史从此成为信史B当时粮食产量有很大增加C夏代奴隶制剥削非常残酷D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18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 ( )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B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19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
9、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0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21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
10、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时儒家 ( )A顺应自然追求个性B重视塑造忠君思想C力图维护伦理道德秩序D力图用儒家思想取代周礼22下图是商鞅入秦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23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 掌监察,“这种制度是
11、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三公分工明确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24.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25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 ( )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
12、文明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26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 )A导致分封制逐渐崩溃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27.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20世纪国家文物考古工作队曾在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当时出土的物品可能有 ( )A刻有诸侯纳贡的画像砖B刻有卜辞的甲骨C精美的“帛书”和“帛画”D各类青铜器和铁犁28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
13、,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29.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 ( )A不断变化的人才标准B不断变迁的统治模式C不断改变的社会形态D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进程30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各国交战材料各国交战次数大国兼并小国数目宋国与郑国52次齐桓公兼并35小国齐国与鲁国25次晋文公兼并19小国晋国与楚国22次楚庄王兼并36小国吴国与楚国24次秦穆公兼并20小国吴国与越国10次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材料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舒中高一统考历史 第5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