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知识讲义:专题1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9738152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知识讲义:专题1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知识讲义:专题1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知识讲义:专题1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知识讲义:专题1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知识讲义:专题1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一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标要求:概述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 1952年底完成,为有计划 经济建设创造了条 件。 (2)实施一五计划( 19531957 年) 工业化建设( 19531957年) A.重点:重工业 B.结果和影响: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 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了 初步 基础。 三大改造( 19531956 年)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 参加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对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式: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政 策 A.实质:生产资料私有 制 生产资料公有 制 B.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一五计划“的特点: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生产关系变革)同 时 并举 2、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事例表现 中共八大 对主要矛盾 和主要 任务 的分析是正确 的 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 针 1962 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1965 年调整 任 务完 成 并取得重大 成就 1971 年周恩来恢复调 整经济 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 局面 1975 年邓小平全面整 顿 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2)探索失误: 事例错误和危害

3、 1958年总路 线 宣传中片面强调“快 ”,忽视客观经济 规律 大跃进运动 夸大人的主观 作用, 违背客观经济 规律, 导致 经济 严重困难 , 比例失调 , 生态环境 破坏严重。 人民公社化运 动 片面提高公有化 程度, 违背 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 系的原理 ,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极“左”,以阶级斗争为纲, 背离工作重心 ,直 接经济损失 5000 亿元。 (3)经验教训: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 出发, 遵循客观经济 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 发展水平 第二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

4、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 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1、 内容: (1)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 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 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意义: 揭开

5、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局面 。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过于集中 , 分配 平均主义严重 经营方式:集体 经营 家庭 自主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 农户自负盈亏 试点:1978 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 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 和 发展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 和 分配 的自主权 意义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活 力和 竞争 力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搞活企业 内容所有制:单

6、一公有制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并存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影响:企业有了竞争 机制, 增强了 活力 , 经济快速发展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南方谈话 , 提出理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过程十四大 , 确立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 完善理论:公有制为主体 , 多种 所有制 共同发 变化 展 意义:便于与世界经济接轨 ,扩大 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企业 活 力和 竞争力, 促进现代化建设 第三讲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化 一、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原因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 ( 1950 1952 年)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7、制 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 展 废 除地主 土地 所有制,实行农 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为农业 生产的发展和 国家工业化开 辟了道路。 农 业 合 作 化 ( 1953 1956 年)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 土地等 主要 生 产资料 由私 有 制变为 公有 制, 并实行集体 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 农业生产力 人 民 公 社 化 (1958年) 党“左”倾错误:认为 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 就越 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大二公”。 即 合作社 的规 模大,公有化程 度高。 严重挫伤生产 者的积极性, 破坏农村生产 力。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8、任 制 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 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 教训,做出了实行经济 坚 持土地 公有 制, 改革经营管 理方式,实行分 调动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农村生 (1978 年 后) 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户经营,自负盈 亏。 产力,推动了 农业的发展。 二、建国以来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内容意义 1927 年大革命失 败后 由城市转到农村开辟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 1949 年七届二中 全会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 大问题 1978 年十一届三 中全会

9、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时期 第四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大改改革新中国 成立造完成开放 现在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单一的 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并存 新中国三大改改革 成立造完成开放 现在 计划与市 场相结合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与市场结合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课标要求: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 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过程先后建立: 1、创办经济特区 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 立; 1988

10、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 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被誉 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 经济特区“特”在何处?经济 政策和经济 管理方法 2、沿海开放城市 1984 年,我国开放14 个沿海港口城市,目的: 加快开放步伐。 其中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秦皇岛 和湛江、 属于江苏 的有连云港 、南通。 3、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 1985 年,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 南地区 和环渤海湾地区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 沿海 经济开放带 。 4 、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以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为龙头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沿江开放城市的龙头 成为 20C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 志 浦东发展 优势 :上海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地理、交通、 人才和产业优势。 国家的优惠政策。 浦东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 5、沿边开放城镇 6、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二、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沿江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 市 特点:全方位 、多 层次 、宽 领域 、有 重点 、点线面结合 三、意义: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有力推动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旧中国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旧中国新中国 前提 丧失 独立自主 , 被动 开 放 坚持 独立自主, 主动 开放 基础屈辱、不平等平等互利 结果经济发展艰难 , 国力 削弱促进经济发展 , 国力 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