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149727882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建议做法汇报一、主要做法。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X.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X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2、,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X.提供参考依据。由X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X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X元,其他人不超过X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X.注

3、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X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X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余个。X.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

4、台以来,X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X.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X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

5、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X市X县X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X.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

6、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X.大力倡导火葬。X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X市X区X、X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X-X元奖励。X.完善殡葬设施。X积极

7、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X全市运营的殡仪馆X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X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X具,可满足未来X市X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X年底X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X现有经营性公墓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X个,X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X.留住美好乡愁。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

8、,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X.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源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X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

9、灵车等配套服务。(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X.制定出台意见。X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X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中共X市委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10、。X.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X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X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X.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

11、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X.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

12、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XX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X.强化监督约束。X市文明办向X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X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

13、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三、经验启示。X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X特色的新路子。(一)群众参与是基础。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

14、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X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二)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X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

15、、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四)教育引导是手段。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X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四)依法依规是遵循。“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

16、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X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五)因地制宜是关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必须与本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本地习俗和接受程度,这是移风易俗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考虑到本地实际的“一刀切”政策,不仅会阻碍工作开展,更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X市意见出台前,就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其中的随礼参考标准也仅作为参考,各县(区)结合各自县(区)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增添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