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149727754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近日,我先后到部分乡镇司法所、社区法律服务站调研走访、座谈交流,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有了全面了解,就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一、工作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司法系统紧紧围绕“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目标,着力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不断提升市、县、乡、村四级平台建设水平,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一)强化组织领导,搭建四梁八柱。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

2、任制的通知关于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完善运行机制。目前以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X”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共法律服务网为主干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铺开,建立了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全市月均办理法律服务事项X余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管理等工作位于全省前列。三是建设三大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共建

3、立了X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X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X个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为X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陵城、禹城等X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中心。X法律服务热线接入了省司法厅平台,实现独立运行。“公共法律服务网”设立了版块,在“司法行政网”中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板块。(二)强化运行保障,确保发挥实效。一是实体平台方面。采取划拨、购买、租赁等方式设立办公场所,按照商场化、超市化展示职能,建设敞开式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窗口。坚持实用、管用、可持续原则,统筹解决人员、

4、资金、业务量等问题。原则上采取“前台后厂”运行模式,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原则,做到临街落地、交通便利。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实体平台规范运行,日常接待、咨询、来电、来访记录等业务都有登记台帐。根据群众不同需求,建立了预约服务、上门受理等便民服务制度,依托困难群众动态资料库和法律援助绿卡,完善经济困难标准免审查管理工作,开通特殊人群的“绿色通道”。在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办案过程中,及时收集整理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大规模上访事件的矛盾纠纷信息,及时上报所属司法行政机关。二是网络平台方面。整合市县乡村各层级、各职能部门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和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建立了司法行政网,为人民群众提供网上矛

5、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三是热线平台方面。利用全市“X”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打造集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综合服务、政务监督、协调联动、舆情分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热线平台。按照“一个平台、多级应用”的设计方式,建立一体化的呼叫中心系统,全市统一呼叫接入“X”,统一受理、分级办理。(三)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特色亮点。一是做好与信访工作结合。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与信访对接工作机制,即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市信访接访中心“一体化”建设。平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遇有重大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则在信访中心组织协调下,服务于化解矛盾纠纷

6、和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将信访事项引入法律渠道解决。近年来,处理的比较有影响的案件有:武城县X余名参加珍宝岛战役退伍士兵要求确认参战身份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御美健健康产业公司X余名欠薪职工集体上访案件,晶华集团振华玻璃厂百名下岗职工维权案件,旭创机械制造公司X余名职工集体上访案件等。二是市县工作亮点纷呈。市级层面,市司法局在全省首创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解决群众经济困难证明难问题,自今年X月施行以来办理相关业务X余件,受到了群众普遍好评。率先建立了刑事辩护律师库,统筹利用全市优质律师资源,弥补基层资源不足。县级层面,也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三是加强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围绕社会热点、难

7、点领域矛盾纠纷,积极协调法院、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多个部门,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全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共X个,覆盖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纠纷、消费纠纷、保险纠纷等X多个领域,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尤为突出,成为群众信赖的人民调解“金名片”。二、存在问题。(一)城乡之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集中在市、县市区城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注册在乡镇(街道),实际执业绝大多数在城区;全市X名人民调解员有X名集中在村(社区),占比X。最专业、最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集中在城镇,城乡严重失衡,乡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切实解决。(二)基层基础建设

8、比较薄弱。虽然目前各乡镇都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站,各村(社区)都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配备了法律顾问,但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服务人员短缺问题,许多司法所只有几个人,全市几千个村只有几百个顾问,这些人时间精力有限,实际发挥作用并不理想。(三)工作保障不充分不到位。受限于经济发展条件,我市整体投入不足,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经费,按规定由省、市、县财政统筹保障,实际工作中未在经费中单列,而是与村务经费打包下发,导致部分法律顾问经费保障不到位。三、工作意见建议。(一)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一是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刑事辩护律师库,统筹利用全市律师资源,破解部分县市区律师

9、短缺难题,做好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我市在全省首创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作为重点服务人群,切实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二是提升平台建设质量。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从业务用房、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服务条件。探索建设市级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基地),做深做细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综合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着力发展壮大村(社区)法律顾问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引导

10、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三是加快公证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县域公证法律服务力量,解决公证行业人才短缺、缺乏激励机制等突出问题。探索设立全市首家合作制公证处,给予办公用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以点带面促进工作。(二)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一是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一支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主体的公共法律服务骨干队伍,强化对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培训和人才培养。通过项目服务、招聘社工等形式,弥补基层法律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鼓励高校法律专业的师生、退休政法干警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探索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专家库,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广泛参与重大工程、

11、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二是做实基层调解组织。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切实抓好村(社区)、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调解组织建设,真正实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三是深度参与行政、司法活动。探索在全国率先实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在看守所、法院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参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试点开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在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司法活动中的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的优势。深入研究市级信访与

12、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融合对接机制,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纠纷解决方案。(三)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补齐公共法律服务短板。严格落实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标准,着力解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公用房不足、人员编制不足、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加快推进升级改造、提质增效,为承办全国、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建设现场会做好准备工作。推进X热线平台规范化管理,提升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质量,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化综合性法律服务。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特别是统筹好政法系统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构建各尽其职、配合有力、制约有效的工作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智慧民调系统建设。认真贯彻“智慧民调”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加快“互联网+调解”建设步伐,实现纠纷化解集约化、体系立体化、服务便捷化。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各类资源,加强访调、警调、诉调、民调等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建立“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