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49724449 上传时间:2020-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为切实抓好“第一书记”选派,铜仁市按照“六个精准” 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选派2446名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 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空心化、边缘化、 弱势化问题,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组织保证。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范 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帮助!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范文一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 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 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 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

2、过抓班子,带 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 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 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 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 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 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 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 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 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 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

3、理、 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 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 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 工作,主动深入到浒湾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郑店村开展工 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 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 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郑店村三 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 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 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

4、 力将郑店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市级示范村,为郑店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 展的美好蓝图。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 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 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 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 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 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

5、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 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 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于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河区 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 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 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 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 性,我与村“两委” 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 求村民意见,按照“ 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 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 硕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 自筹资金近9万元,

6、修通了 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 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 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 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 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 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 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 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 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 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 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

7、内企业务工, 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 500人。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 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 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 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 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 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 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 1000亩土地整理协议。 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 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

8、诊断论证,研究改 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 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郑店村地域 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 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10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 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 高涨。四、内引外联、寻求项目支撑在村集体无任何收入,群众经济收入较低的情况下,面 对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要想在短短几年内得以改善并非易 事。按照省里提出“三具

9、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我坚持从郑 店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编制 出分期分批实施的项目规划。为了争取项目,在自身单位市 委农办(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在省、市、县涉农部门间, 开始了 “化缘之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先后争取到市科 技局安排的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一个、市交通局 安排的熊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 一个、省财政厅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一个,到位项 目资金73万元。尤其是争取到市交通局安排实施的熊郑湾至刘湾、北 坳、关冲、代洼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我村4个村民组近600人反映多年而没有解决的出行难问题,群众十分满意。目前,熊

10、郑湾至刘湾、北坳、关冲、代洼村组3公里水泥路已经铺设,村内河道治理和文化广场建设正在启动, 预计12月中句可以实施完毕。同时,我还坚持从实际出发, 积极为浒湾乡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损毁项目,为两个省级贫 困村苏皈村、李榜村各争取到了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项目的逐步实施,让一个因长期上访不断,长达数年无 项目资金投入的郑店村群众乐开了花,得到了乡党委、政府 和当地群众好评。在争取项目的同时,我还组织编制了郑店村新一轮扶贫 开发规划,将郑店村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试 点工作。申报了新县 20XX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老区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交通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农村安全 饮水项

11、目等,申报资金达 156万元。任职以来,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 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尚有 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引导农村 产业发展的思路还需开拓,跑项争资力度还要加强,农村落 后基础设施亟待解决等。 下一步,我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 强化工作举措,与郑店村广大干群一道,以时不我待,只争 朝夕的奋进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力争在全市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有所作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范文二扶贫工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战,其成败直接关系党的第一个白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为此,中共中央 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

12、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 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做出安排,选派优秀干部到基层农村任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是这次选派干部的重点,这与以往的安 排有着重大不同,因此,选派出来的“第一书记”肩负着党 和人民的重托,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 任务,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地区的形象代表,所以选派出来的 “第一书记”助推精准扶贫必须要练好内功,在我国扶贫开 发进入啃硕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引领扶贫工作的新胜 利。首先,“第一书记”必须具有一双“火眼金睛”,即必 须找准精准扶贫的“点”这就需要“第一书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深入扶贫前沿考察,掌握扶贫的第一 于资料,尤其需要掌握最边远、

13、最偏僻地方群众生活的真实 情况,看到真实的贫困,然后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或者区位 优势找准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对症下药,例如,肥田沃 土、水源丰富热虽充足的农耕之地就需要在发展农林牧副渔 寻找致富的出路;多山水而少平原之地,可以在发展旅游休 闲方面多动脑子;靠海吃海的港口城市,需要从海河运输方 面求得突破。其次,“第一书记”要是群众路线模范践行者。第一书 记要务实作风,走基层,加强与群众联系工作,深入实施精 准扶贫,树民心、做好事、办实事,让贫困户学懂、学会一 门实用技术。说农家话,进农家门,办农家事,感受群众辛 苦,体味发展艰辛,提升做好群众工作水平。扶贫要在务求 实效上下功夫。千好万好不如

14、做好,工作好不好要群众来评 判,需要的就是要拿出实际的成效来亮相。第三,“第一书记”必须要有实干精神。喊破嗓子不如 甩开膀子。实干,就是落地生根,就是抓铁有痕,就是踏石 留印。走村串户要实。要搞清穷的根源是什么,必须通过入 户调查搞清楚,弄明白,不能走马观花,然后拍屁股就走人, 要多坐坐,与群众多聊聊,房前屋后多走走,多瞅瞅。为民 办事要实。要把好事办精、把实事办好。充分听取村民意见, 能干的坚决干,不能干的绝不干。不能硕着头皮强行干,要 依法依规,依照相关程序,干出成效,做到让村民赞成,让 村民满意。第四,“第一书记”必须提高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 找准群众利益的症结点,利用“第一书记”熟

15、悉政策、人脉 广泛的优势,积极主动为驻点村找项目、跑资金、引技术, 虽身定做扶持措施,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着力推动解 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 实问题、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有的放矢,结构不合理的,就着力调整结构 ;交通不便的,就着力改善交 通条件;需要政策扶持的,就积极争取相应的政策;需要信息服务的,就努力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高扶贫效果,真正做 到精准扶贫。第五,“第一书记”要有要善于借鉴他人致富的经验。“第一书记”要将别人成功的经验和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整 合,既不可生搬硕套,乂不能我行我素。那么,在学习他人 经验基础上,能否真正取得到“真经”,是今后能否“精准 扶贫”的关键。因此,“第一书记”应当抓住这一契机,把 别人好的方法和经验拿过来助推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把别人 的问题拿过来作反面教材鞭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